分节阅读 162
确实一个很辛苦的营生,而这一次联军中的勇士有足够的资格在父老面前骄傲一次:因为他们打了胜仗,保护了商队的安全,实现了部落里对商队许下的诺言。在进入大漠之前,也不知道是不是受了某些敌人的挑唆,竟然有一股来路不明的蒙古轻骑试图劫持商队。虽然商队本身就有武装力量。但是在广阔无边的大草原上。神出鬼没的蒙古轻骑是所有人的噩梦。在关键时复,联军的马队和这些小股的敌人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战斗,用他们手里的弯刀打败了敌人,保护了商队的绝对安全。当三个部落首领听说这个,很“惊险”的事件之后,立刻就恼了脸面:“这是对我部落的公然侮辱,我们的勇士会让敌人付出血的代价。”“这是耍扼杀我们的强大,我的弯刀会代替长生天降下惩罚。战争。绝对是战争“远道而来的朋友请放心,就算是穿越重重的大漠,我们也会消灭这个部落。”“改道不,我们的朋友,请相信我们共同的勇士,没有改道的必要。瓦图人没有惧怕敌人而绕道的习惯。我以腾格里的名义起誓,下一次你们来的时候”,不,这一次你们妾的时候,你们会亲眼看到敌人的灭亡,这种事情绝对不会再出现了,绝对不会”三个部落首领信誓旦旦的保证一定会剿灭试图劫持商队的部落,让这个敢于捣乱的家伙永远的从草原上消失,至少在商路附近消失的无影无踪。那泽州很恰当的表达了谢意,但是作为一个“商人”还是要从商业的角度考虑问题,在索回了瓦图部上一次欠下的货款之后,开始商谈这一次的交易。在这一次交易当中,货物的数量明显不上一次要大的多,因为途中出现了一点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意外。按照事先的约定,负责保障商队安全和商路畅通的部落要赔偿出来这一部分损失,这也是草原上的规矩,最起码以前的库尔库曼部就是这么做的。虽然这点损失在这大数量的货物当中不算什么,可依然让穷怕了的部落肉痛心疼,:个部落首领暗自商定。一定要尽快以最可靠的手段保证商路的安全。最可靠的手段就是:武力,让那个小部落永远的消失这些日子以来,三个部落的大军已经开始集结,去大漠的另一头去追杀一个根本就不认识的部落,这种看似荒谬甚至根本就是无厘头的战争。不仅得到了部落首领们的一致认同,也得到了部落当中普通牧民的支持。因为那些人伤害的不是商队的利益,归根到底还是伤害了大家的利益。如果这一次战争不能取得真正意义上完全胜利,商队很可能会怀疑部落的实力,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必须及时有效的加以解决。看到部落里的牧民如此的热心的为战争做着准备,很多人都准备拿起弯刀参加到军队当中的时候,老郭不得不发出感慨:“我就奇怪了,这些人都疯了不成穿过可怕的大漠去遥远的地方发动一场战争”算是战争吧。我真的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想的。我只知道远交近攻,从来也没有听过近交远攻的,这划得来吗”林三洪小声道:“这就是利益的厉害之处了。部落还没有实力荡平一切阻碍的时候,只能如此作为,没有别的办法,而且这次战争势在必行。”“就算三个部落联合起来,能有多少人马去遥远的地方和一个部落打仗,这,,这不是站在,而是群殴。瓦图部落总人口有限,而且生存环境并不怎么好,其他的两个部落基本也差不多,不可能养得起很多正规军队。真正到了需要打仗的时候。很多所谓的士兵都是由牧民直接组织起来就拿到前线上使用。对于见惯了大场面的老郭来说。这种程度的战争根本就算不上战争。最多算是一伙人群殴而已:“我还是想念咱们大明啊”郭师烈由衷的感慨道:“历次北伐。无一不是动辄几十万大军,加上后勤人员和沿途的民夫,一百万总不会缺。那才是真正的战争,啧啧。这点小踢小闹的,不够看”“实力,实力在那里摆着,这种小部落怎么可能和大明朝的倾国之力相提并论,就算是三个部落联合起来。总人口也不过几万人而已。去掉老幼病残,能有多少人还要防范库尔库曼,能组建千人规模的队伍已经是他们的极限了“是啊,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我还是想念咱们大明朝,国家大了人多了,好处是明显的。”郭姊烈带着十分明显的怀念神色说道:“几十万作战的大军,也只有咱们大明朝才拿的出来。打仗还是要气势的。如泰山压顶一般的平推横扫。那才有意思“那是因为咱们大明朝有辽阔的幅员,有数以亿兆计算的人口为基础。只要在财政上积攒三五年,随时都可以组织起大规模的军队,就是跨国远征也不是很大的问题。这就是综合实力上的巨大差异了”占据了辽阔的富庶之地,拥有海量勤劳的人口和先进技术,这是根本中的根本,也是大明朝不可动摇的优势之所在。对于这一点,永乐皇帝朱林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北伐胜利之后,北边的问题基本已经解决,也许在战争消灭的那几万敌人并不能从根本上彻底削弱对手,却可以打散敌人的组织,让草原陷入更加混乱的状态,心赏封锁为老的情况下没有五年以卜的时间,敌人就丹力做愕挂正意义上的敌对举动,连有效的骚扰都很难做到。这一此北伐,耗资巨大,对于永乐朝来说也不可能长久的支撑下去。在消灭了敌人的主力之后,朱林的战略目的已经完成,并没有试图长久的占领多少地盘,很明智的选择退回来。目的已经达到了,自己的威望也提高了,是事后休养生息了。再过三几年之后,瞅着哪个敌人有崛起的势头,就可以一棒子打下去。只要持续削弱对手,大明朝的敌人将自己走向灭亡。这也是自大明立国以来所奉行的策略,在无法彻底消灭敌人的情况下,就让敌人陷入内乱和持续的衰落状态。蒙古一乱,就可以从中渔利。今天可能支持东蒙古打西蒙古,甚至结成联军也可以。明天就有可能联合西蒙古打以前的盟友,,就是这荆良明显的手法,居然屡试不爽,频频碍手。这自然是有大明朝挑拨离间的因素在内,其实更只要还是蒙古内部的纷争和不懂隐忍之道。稍微强大一点之后立刻就大肆扩张,挑战大明朝的权威。而大明朝也时时刻刻都在盯着北边的局势。不管是哪咋。部分的对手强大之后。立刻就是联合弱小的一方打击将要崛起的势力。再过几年弱小的这一方发展起来之后,再回过头来敲打一番。不管怎么样。都不允许有过分强大的任何一个势力存在。总的来说,局势始终控制在大明朝手中,郑和已经带着他的船队扬帆出海,四处宣扬大明国威,让天下番邦都见识到大明朝的雄厚国力,这是朱林的本意。但是朱林并不开心,也开心不起来。内部平定之后解除了外在的潜在威胁,但是真正的危险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