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第八十四只小猫咪

sp;同塌而眠一段更是让双方差点儿跪下唱征服。

  我的个天,这蜡烛点的,这画面渲染的......

  这不太像是君臣友好相处,更像是他们围观了人家洞-房花烛。

  真是羞羞。

  电影放到中部,却再没有人关心帅或不帅了。司景所饰演的皇帝少年便登基,在左相辅佐下架空权臣、出台新政、平定内患,好不容易换来了个太平盛世。

  然而和平维序不了太久。西北部有强敌入侵,铁骑踏平边界,直逼塞口。

  皇帝作为一国之主,毅然决然亲自领军出战,铲平强敌,护卫国门。

  这是出塞的主要故事线。至于其中和亲而来的公主面对两国开战时的内心纠葛、不老实的皇室妄图重夺大权架空皇帝的阴谋......不过都是次要情节而已。汪源把经费不要命地往出塞这一段上投,浩浩荡荡的军队高举旗帜,为了国家与人民而战。

  烧得滚烫的血,遍地燃起的狼烟。

  土地被外族踏足的羞辱,臣民被屠戮折磨的悲愤。

  它们都在这部电影里头奔涌着,怒吼着,最终化为了雷霆万钧的两个字,“来战!”

  听见马上的少年皇帝高举起手中长-矛喊出这两字时,铿锵的鼓声与漫天的黄沙一起卷起来了。每个人的心都砰砰跳,好像也要从胸腔里头跃出来,亲自上去贯穿敌人的胸膛。

  汪源曾说:“电影最打动人的情有三种。一是最常见的爱情,二是不细腻的话根本拍不出来的亲情。三是家国情。家国情最大,但最容易让人产生共鸣。”

  这话放在这个国家更加适合。屈辱史不仅是古代,近代也同样发生过,被弹丸小国长驱直入踩在脚下的痕迹还没有抹去,白骨仍然在土地深处埋藏着。在看到这样为国而奋勇、为国而不顾一切的人物时,最容易被打动的,也就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他们中有部分经历过那战火,他们至今仍然还在坚持生活着。

  后头已经没有人再顾及自己的偶像帅或者不帅了。一个还没来得及成亲、甚至有点儿害怕上战场的小士兵为了同伴而被一刀捅死时,电影院里响起了低低的啜泣声。有泪点低的观众紧紧握着纸巾,已经低声哭出了声。

  汪源要的便是这种反应。他拍的从来也不是什么柔滑的圆舞曲,而是铁与血的激荡和共鸣。

  少年天子艰难地打了胜仗。他终于驱逐了敌人,收复了失地,他回帝都准备休养生息,好好让这个国家喘一口气,在左相的帮持下恢复国力——

  然而左相没能从边疆回来。他染了病,动也不能动了。

  皇帝坐在榻边握着他手,注视着这个一路为自己出谋献策的良臣如今形容消瘦,好像是纸糊出来的一盏美人灯,稍微风吹一吹,火苗便要灭掉了。天子前所未有地恐慌,他俯下身子,喊:“爱卿......”

  他从十三岁未登基之时便识得他。

  年幼登基,外家掌权,国力衰竭——前狼后虎之境,唯有这么一个将满腹所学报效于他的良臣。

  这回左相没有再回应他,只有嗓子里发出含混不清的声音。有向来善于理解他意思的仆从上前,低声道:“陛下,相爷希望您回帝都,坐镇大局。”

  “朕不回!”皇帝怒而拂袖,“朕回哪儿?——朕哪儿也不去!”

  左相病情不宜再挪动,不知什么时候便要命丧黄泉,可偏偏此刻战事已平,帝都内风云不断,左相睁开眼望着他,用力地喘着气,像是要坐起来。

  有仆从扶他坐起身,他勉强抬起一条手臂,费劲儿地朝南指了指——

  那是帝都的方向。

  ......得回去了。

  大局为重,我不过一条贱命......

  皇帝仍然不走。他咆哮着要求随军太医再想办法,可连太医也跪下,求他立马回帝都。皇帝没了别的法子,他不得不走。

  “朕命令你,你得活着。”

  可左相还是违约了。皇帝没能见他最后一面,这个陪了他整整一十五年的谋臣最终死于边疆的病榻,他则在帝都的皇宫之中跌了酒盏。

  他一直是一个好皇帝,到了年老之时仍旧带兵再次击退外敌,大扩国土,扬其国威,一时间盛名当前,被誉为千古一帝。

  千古一帝只干了最后一件荒唐事,没有葬在皇陵里,而是坚持葬在了边疆。那里修了个简易的陵墓,他就在那边界处长眠。有人说是守着这国土,也有人说是守着人,谁知道呢。

  电影到此正式结束。最后的一行end缓缓浮现上来之时,许多观众都仍然没有起身。他们坐在原地,心底说不出是震撼还是难过。

  厅内的看景cp粉们哭湿了一包纸巾。

  这到底是个什么鬼结局啊,真特么想给编剧寄刀子!

  连最后一面都特么的没看到啊......

  二刷!就冲着这里头的看景情,妥妥也得二刷!!

  他们勉强收拾下心情走出放映厅时,另一个放映厅的观众们也都出来了。与这会儿表情仍旧沉浸其中的《出塞》观众不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