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3章:济阴之乱

  十月初二,在济阴郡廪丘县陈坡乡,村内德高望重的几位长老们正聚坐在村内的祠堂内,愁眉苦脸地商议着村子的命运。

  他们村子近两个月来的遭遇,足可谓用祸不单行来形容。

  先是在秋收将近时,夜里出现了偷粮的窃贼,趁着村子不注意,偷偷收割田地里即将成熟的粮食,逼得村子只能派村内的男人们彻夜守着,待等到秋收后,官府又强行征粮,强行拉走了村子今年将近一半的收成。

  原本剩余的粮食倒也足够村子里的人吃够整个冬季,可谁曾想到,几日前村内的粮仓竟遭遇了窃贼。

  这还不算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有一名窃贼在与村人搏斗中死了后者手中,他的同伴怀很在意,投奔了成阳一带的大寇周岱,以至于后者得知他东坡乡有粮,专程派人警告他们,命他们献出粮食。

  对方还说,倘若三日内不肯答应献出粮食,对方便率人攻破村子。

  眼瞅着三日期限将至,村内人心惶惶。

  这件事他们当然报了官,希望能寻求廪丘县衙的帮助,然而廪丘官府却表示无能为力。

  “那群该死的狗官,此前来收粮时一个个神气地很,如今听到了那周大寇的名,竟是连屁都不敢放要这种官府何用”

  一名村内的老者唾骂出声。

  其余几名长老默然不语。

  其实他们也知道,成阳的周岱、周大寇不好惹,那个泼皮无赖出身的家伙,如今手底下有上千人追随,据说那些人个个都是杀人不眨眼的亡命之徒,廪丘官府才有多少县卒

  半晌后,另一名老者皱着眉头开口问道“定陶与邺城还未得到回应么”

  他口中的定陶,正是济阴县的郡治所在,是天下少数非常富饶的大县,官府的力量自然要比一般县城充裕地多;而邺城,则住着邺城侯李梁,听说保护这位城侯的护卫也不少。

  既然廪丘官府靠不住了,东坡乡自然就得寻求定陶与邺城的帮助,看看定陶官府或邺城侯,能否帮助他们抵抗周岱那个大寇的威胁。

  但遗憾的是,村子派往那两城的年轻人,至今还未回来。

  就在众人商议之际,忽然,聚拢在祠堂外的那些村人叫嚷了起来。

  “回来了,回来了,三哥回来了。”

  祠堂内的几名长老纷纷转头看去,果然瞧见一名年轻人气喘吁吁地挤开祠堂外的人群。

  “阿明。”

  一名长老赶忙伸手招呼那位叫做陈明的年轻人,待对方快步走近后,急切问道“怎么说邺城那边怎么说”

  听闻此言,那名叫做陈明的年轻人脸上露出几许无可奈何,一脸沮丧地说道“我去了邺城县衙,但未曾见到邺城的县令大人,只见到一名班头”

  他口中的班头,即县衙内衙役的头头。

  “不是叫你使钱了么”那名长老闻言着急地说道。

  “我使了啊。”陈名一脸委屈地说道“就是使了钱,我才能见到那位刘班头,他跟我说,邺城当前有什么事要跟梁郡那边交接,县衙里人手不足,根本无暇去对付那个周大寇,叫咱们自己想办法”

  几名长老面面相觑,或有一名老者沉声问道“邺城侯呢”

  陈明苦笑说道“我连邺城的县令都见不着,哪能见到邺城侯不过我听说,邺城侯世子李奉前几日带着二百余卫士急匆匆往定陶去了”

  “往定陶去了”

  “是。我给邺城侯府的下人塞了些钱才知晓,原来邺城有其妹祥瑞公主的食邑,一直是邺城侯府代为打理,如今济阴这么乱,那位世子担心那块食邑遭到贼人的袭击,是故连夜往定陶去了”

  祠堂内几名老者相视几眼,最终才有一人叹息道“看来只能指望定陶了”

  只不过,邺城指望不上,定陶难道就靠得住么

  怀着这样的担忧,祠堂内外的人忧心忡忡。

  当日黄昏前,前往定陶求助的年轻村子陈田亦回到了村内,村人赶忙将其招呼到祠堂。

  只见那陈田一见到祠堂内的那几名老者,便苦着脸说道“定陶那边说是人手不足,不给援助,叫咱们自己想办法。”

  一名老者睁大眼睛问道“这话是咱们的郡守大人说的”

  陈田摇摇头,沮丧地说道“我根本就没见到那位郡守大人,是官府的一名官吏说的,他说,如今济阴境内各地都不太平,郡守大人当务是保证定陶城的稳定,无暇应付他事他还叫我赶紧回村,好多一分人力,莫要在那边白费工夫了。是故我就连夜赶回来了。”

  听着面前这位年轻人的陈述,几名老者面面相觑,面色皆有怒色。

  他们的愤怒并非针对眼前这位年轻人,而是针对定陶县,包括邺城。

  那些住在城内的大人、城侯,可曾考虑过他们这些乡村

  就在他们沉默之际,聚在祠堂外的那些年轻人们,显然也已得知不会有援军来帮助他们,失望之余,忽而有一人大声说道“事已至此,大不了与周寇他们拼了”

  听到这话,一些血气方刚的年轻人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