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暗流涌动
月初七,赵虞收到了陈太师的书信,一问信使,居然还是从邯郸送来的。
信中内容很简单,就是希望颍川郡准备一批粮草,供邹赞、王谡二人的军队进剿江东义师所用希望信中用词是希望,但赵虞理解成要求倒也没差。
陈太师最终还是选择了立即进剿江东义师啊
在看完这封书信后,赵虞唏嘘感慨。
从个人情感而言,他当然希望这场仗无限期延后才好,毕竟一方是他赵氏军,还有他的兄长赵寅,而另一方,无论是陈太师,亦或是邹赞、薛敖、王谡等人,皆对他不错。
包括章靖。
闻名天下的陈门五虎,赵虞唯独没接触过韩晫罢了。
纵然他的个人情感仍旧偏向他兄长赵寅那边,却也不希望双方沙场相见,更别说,江东义是与他兄长赵寅那边,大概率可能要吃败仗。
但遗憾的是,这是他所无法阻止的。
他只是不明白,陈太师为何会在这口档口急着进剿江东义师,再怎么想下一步都是先收复江夏郡吧
但即便抱着诸般不解的疑问,赵虞也得按陈太师的嘱咐,提前准备一批粮草。
当日,赵虞前往郡守府,与郡丞陈朗商议了此事,陈朗听得大惊“朝廷要发兵进剿山东要我颍川筹备军粮这”
也难怪陈朗大惊失色,毕竟去年他颍川郡收成的粮食,先后支援了陈郡、陈留、汝南郡、南阳郡,虽说近两年朝廷因为叛军的关系,暂停征收税收,可问题是借出去的粮食,已经比上缴朝廷的税粮还要多了,再要他颍川郡筹集一批军粮,他颍川郡那几十、上百万军民怎么办
吃土么
陈朗当时就对赵虞说道“都尉,一口气要郡内筹集几十万石军粮,纵使我颍川也拿不出来啊,都尉你与陈太师亲近,请务必告知太师实情啊。”
“没有用。”
赵虞微微摇了摇头。
陈太师的那份信,他记得很清楚,虽然用词是希望,但却加上了务必二字,可见那位老大人已经下定了决心。
“怎么会”
陈朗冷汗都冒出来了,急切地说道“哪怕缓一年,就缓一年,介时陈郡、陈留、汝南三郡至少勉强可以做到自给自足,我颍川只需与河南郡共同承担支援南阳郡的粮食即可,可如今”
“”赵虞默然沉思。
其实他也感觉这件事有些怪异,按理来说,陈太师不至于不明白陈留、陈郡、汝南、南阳这几个郡的状况,缓个一两年进剿江东义师又能怎样呢
似这般给了江东义师喘急之机
难道陈留、陈郡、汝南、南阳这几个郡就不需要喘息之机么
其实双方的处境是一样的。
哪怕站在晋国的立场上,赵虞也认为朝廷应该延缓两年再进剿江东义师。
两年后,纵使江东义师多了十万、二十万军队又怎样最起码晋国减轻了负累,哪怕双方战上几年,介时已基本恢复稳定的晋国各郡县,也能总共承担进剿江东义师所需的粮草,哪会会像如今这般,汝南的贼寇没剿完、江夏郡还被绿林贼割据着,就急着对江东义师动兵。
这个时候再打江东义师,纵使晋军胜利,对于晋国而言恐怕也只是一场惨胜,隐患巨大。
但看陈太师那封书信,显然那位老大人已下定了决定。
难道其中有什么缘由么
饶是赵虞也有些想不通。
摇头感慨之余,赵虞沉声对陈朗说道“总之,先筹集二十万石粮食吧。我估摸着,太师这次发兵进剿江东叛军,兵力应该在二十万左右,二十万石粮食,差不多足够这二十万军队吃三个月了,现在已经是四月上旬,应该可以吃到七月”
陈朗苦笑道“算上耗费,可吃不够三个月。”
他所说的耗费,指运粮的民夫或军队编外人员在运粮途中所消耗的粮食。
“先筹三十万石,三十万石我颍川应该还是有的。”
赵虞沉声说道。
听闻此言,陈朗苦笑说道“三十万石自然有,其实五十万石也有,问题是这批粮食拨出去了,陈郡、陈留、汝南、南阳怎么办再拨倘再拨的话,我颍川几十、上百万人就只有吃土了”
赵虞思忖了片刻,沉声说道“暂停对陈郡、陈留、汝南、南阳几个郡的援助,先筹集三十万石粮食。剩下的,我回头给邹赞将军写封信,与他商议看看。”
陈朗微微点了点头,旋即又问赵虞道“此事可要禀告郡守大人”
赵虞略一思忖便点了点头“说一声吧。”
“好。”
告辞陈朗,赵虞回到了都尉署,当即写了三封书信,派人前往梁郡梁城、陈郡陈县,以及汝南郡平舆县,分别交给薛敖、王谡以及邹赞,看看能否从这三位义兄身上了解到什么情况。
黄昏前后,郡守李旻急招赵虞前往郡守府的后府,向赵虞询问筹集军粮一事。
或许李郡守还以为赵虞作为陈太师的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