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隋炀帝为何不能成为千古圣君?(求订阅!)

你十族(盛世雄主):

  “这好像没毛病!”

  “勤政是勤政,是勤于政事,这是皇帝的自我修养。”

  “爱民是把子民有没有放在心里。”

  …………………………

  汉武帝一呆,貌似真可以分开。

  虽远必诛(千古圣君):

  “那这么说,‘国富民强’这个维度,其实,也是两个指标吧!”

  “国家富有了,不一定会藏富于民,国富民穷,比比皆是啊。”

  “因为有时候,就要先发展国家,国家却强大了,才能反补百姓,不然只能挨打。”

  “所以,一般都会选择先国富,再民强。”

  …………

  陈通笑了笑,对啊,你以为我的六位分析法,真是那么简单?

  这可不是一刀切的。

  陈通:

  “对!”

  “国富是代表了王朝的财政,是国家的强大。”

  “民强,则是要藏富于民。”

  “隋炀帝只做到了国富,朝廷的存粮到了封建王朝的峰值。”

  “可是,隋朝的子民,却还是相当的贫穷。”

  “这也是因为,隋炀帝不敢藏富于民,因为这些子民,还不是他隋炀帝真正的子民。”

  “藏富于民的结果,只会让世家门阀越来越大。”

  “所以他只能让国富,不能让民强!”

  “所以说,国富民强,隋炀帝也只做到了一半。”

  ………………

  说的好有道理!

  李世民,此刻完全呆住了,这就是传说中的最终解释权,在别人手上吗?

  不过,这还真的没有办法反驳。

  勤政爱民,的确是分为勤政和爱民,因为有的皇帝真的就是只勤政不爱民,有的皇帝却是爱民,却不勤政。

  国富民强就更明显了。

  隋朝是典型的国富,民不强!

  而宋朝就是典型的民富国不强,因为国家的财政,很大程度上,都是给人家交了保护费。

  所以宋朝经济更发达,技术更进步,却还没有他唐朝富裕。

  而只有他李世民,才做到了,真正的勤政爱民,国富民强,藏富于民!

  李世民真的被陈通的这种逻辑给打败了,这我还说个锤子呢?

  再说下去,不就是说自己勤政爱民、国富民强,不够优秀吗?

  ……………………

  秦始皇此刻心中一动,这个皇帝6维分析法,还真是细致啊!

  这已经做到很客观了。

  人皇帝辛,是满意的大笑,看看,这就叫有理走遍天下!

  现在陈通这么一分析下来,连李世民都没有办法反驳,有点意思。

  ……………………

  而陈通此刻已经进行了接下来的分析。

  陈通:

  “那么就要说到恩泽后世的千古功业了!”

  “隋炀帝的千古功业,多得让人瞠目结舌。”

  “第一,隋炀帝是真正意义上完成了炎黄大一统,修建大运河,缝合了东西南北,消除了地域割据,加强了民族融合。”

  “第二,隋炀帝建立了南北双经济中心,让炎黄的经济发展,不再是局限于关中平原,和黄河流域。”

  “而是充分的开发了南方经济,让炎黄的经济从单核运转变成了双核运转,加强了南北联系,这是炎黄经济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的转折。”

  “第三,隋炀帝完成了万国来朝,成为了东亚霸主,第一次让炎黄屹立于世界之巅,无论经济还是兵威,成为当之无愧的第一强国!”

  “第四,隋炀帝为炎黄开疆拓土,彻底打通了所有的丝绸之路,加强了炎黄与中亚,西亚,南亚,欧洲和北非的商贸。”

  “第五,隋炀帝进行了制度改革,科举制的确立,勋官制度的改革。”

  “它使得自隋朝以前,建立的贵族贵族阶层为统治核心的王朝体系,开始向着以官僚为统治阶层的王朝体系进行转变。”

  “隋炀帝打破了阶层固化,让通过學习考试就可以改变人生命运,彻底的融入了炎黄的血脉之中。”

  “你能通过學习改变命运,那是谁的功劳?那是隋炀帝拼着国破家亡的风险给你换来的!”

  “可笑那些儒门中人,一个个科举出身,却要疯狂的践踏隋炀帝。”

  “也不想想,没有隋炀帝,他们只能世世代代当贵族的狗!”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