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6.曹操:历史上根本不存在以弱胜强的战争!(三千字大章)

;“谁都知道,这就是以弱胜强!”

  ………………

  皇帝们听到这个问题后,都看向了曹操的头像。

  曹操也是心领神会,这个就必须由他来作答了,还有谁比他更清楚这两场战争呢?

  人妻之友:

  “朱老四说的一点都没错。”

  当你看懂了孙子兵法的时候,你就不会认为世界上有所谓的以弱胜强!

  而世人眼中的以弱胜强,那只是以人数来衡量,但人数却不是衡量强弱的唯一标准。

  官渡之战,曹操为什么会赢?

  那就是因为他烧了袁绍的粮草,而曹操为什么会烧掉袁绍的粮草呢?那还是因为袁绍自己用人不明,有人背叛他。

  这才让曹操偷袭了袁绍的粮仓!

  袁绍内部出现问题,有人临阵投敌,这难道不是影响战争胜负的一个因素吗?

  这难道不是影响实力强弱的关键性指标吗?

  我们再看赤壁之战。

  曹操虽然大军压境,但曹操的军队可不太熟悉水性,10万曹军跟10万精通水战的周瑜军队一比,这战力能是一样的吗?

  再说更重要的天气问题!

  只有长期居住在长江流域的人,才清楚长江的局部天气变化,曹操怎么可能预判到突然会刮起东风呢?

  如果没有东风,周瑜怎么有信心能火烧赤壁呢?

  这就是影响战争的关键性因素!

  别看曹操人多船多,但是在赤壁大战中,其实真正弱的一方那是曹操!

  你如果光以人数来看,那1万人,什么武器都没有,跟1万人装备到了牙齿的精骑兵,难道战力都是一样的吗?”

  一万旱鸭子跟一万水军,在长江作战,这战力也是一样的吗?

  这就是在扯淡!

  所以孙子兵法才会给你说,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很多,你要如何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然后发挥长处,规避短处。

  以弱变强!

  当你以弱变强的时候,然后再以强凌弱!这才是惶惶正道。

  孙子兵法真正的精髓就在于如何以弱变强,利用奇谋妙计,扭转强弱态势,而不是让你以弱胜强!

  你本身就是弱的,你怎么可能胜过强的呢?

  兵法讲究:以正合以奇胜。

  所谓的‘以正合’,那就是堂堂正正以强凌弱。

  所谓的‘以奇胜’,那就是要让你使用兵者诡道,削弱敌人,分化敌人,瓦解敌人,然后把敌人由强变弱。

  比如动摇他的军心,比如把他引到不利地形,比如让骑兵跟步兵山地作战,街巷作战。

  比如分化敌人,他有十万军队,你有三万军队,你可以让他们分兵四路五路,然后以三万军队干他最弱一万军队,每一次都是以强打弱。

  为什么非要用三万跟十万硬拼?你头铁啊!

  看来你是真的没有读懂过兵法!

  考量强弱的因素实在太多,比如:

  民心所向,粮食多寡,军队军纪,军械装备,天时气象,地理环境,水土习性,战争心态,还有出师是否有名....等等一系列因素。

  孙子兵法中就说,你考虑的角度越多,你事前分析的越多,谋算的越多,那你的胜算就越大!

  懂?”

  …………

  “我!...”

  李隆基彻底傻眼了。

  他从来没有想过,孙子兵法是可以这么解读的!

  这跟他自己學到的兵法完全不一样。

  可是他却没有办法反驳。

  曹操和朱棣的话如同千斤巨锤轰在了他的脑海里,让他感到对于兵法又有了重新的认识。

  他都不禁喃喃自语。

  “难道世界上真的不存在以弱胜强吗?”

  “难道所谓的以弱胜强,那只是以少胜多,其实在综合了所有战争因素之后,就会成为以强凌弱?”

  可是,当他把所有以弱胜强的战例一看,他就发现其中有很大的问题。

  因为按照朱棣和曹操的理论,的确不存在以弱胜强!

  有的只是以少胜多。

  ………………

  此刻就连李世民也想喷一喷这个孙子。

  千古李二(雄主罪君):

  “不存在以弱胜强,那是内行人看门道!

  而你把‘以少胜多’当成‘以弱胜强’,那就是外行人看热闹。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