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第 101 章

  没过多久,余氏便随先夫而去,崔珮当时还未婚,又怕自己经常出门游学,无法护住孩子周全,便抱着崔不去找上崔咏,以余氏临终所托,求父亲饶过这孩子一命,哪怕将他送得远远,隐姓埋名。

  四个儿子之中,崔咏最喜欢的就是这庶出的幼子,虽也觉得他妇人之仁,但在对方苦苦哀求之下,终于答应留下这孩子的性命,条件是将他记在崔氏家仆名下,以崔家下人的身份长大,决不可告知其身份。

  几年过去,当初的风波逐渐平息,崔家的小辈们慢慢长大,他们虽然不知道当年的恩怨,却知道崔家有个孩子,养在崔家仆人家中,长辈闲谈间却偶有提及,可提起他时,神色古怪,言辞闪烁,仿佛有许多未尽之言,有好奇者向长辈问起,还会招来一顿训斥。

  久而久之,他们便知道,那个连名字都没有的孩子,身上有很多秘密,崔家长辈也并不喜欢他。

  孩子们是懵懂的,却也是敏锐的,他们察觉揣测长辈的心思,便可尽情在那幼童身上恶作剧,给他起各种各样的外号,阿草阿花,阿猫阿狗,用以顽皮取乐,将各种稀奇古怪的虫子往他身上扔,在他饭里掺香灰泥土,甚至施以拳脚。

  那孩子明明身体不好,却非是挣扎着活下来,三天两头病倒,拖着残躯与崔家下人一道做事,偏偏就是死不了,他知道受了欺负告状也无用,唯一能保护他的崔珮时常出门,不可能每时每刻都护着他,渐渐地也学会避开还击,但免不了,一个月下来,总会被欺负上几次。

  风寒发烧是常有的事,小命虽总被阎罗王丢回来,身体还是越发孱弱。

  他连崔家的族学都上不了,只能借着扫地的时候躲在屋外墙角听个只言片语,谁也看不见他用茅草芦苇在地上的一笔一划,在沙地上用手指默写出来的《春秋》与《左传》。

  偶尔崔珮回家时,便是他的好日子,崔珮会带他去孙大夫那里调理,会带他去别庄祭拜他早逝的生母,告诉他从前的事情,崔珮不是没想过带他一起出门,但崔咏绝不同意,崔珮没法为了出身隐秘的侄儿反抗父亲,而他的身体也经不起长途跋涉的折腾。

  更多的崔家人,不像小孩儿那般心性幼稚地欺负他,却更会以或奇异、或轻蔑的目光在他身上扫视,当着他的面说这孩子命真硬,居然活到九岁,一直都死不了。

  他的吃穿用度与崔家下人并无不同,崔咏没有刻意折磨他,却在刻意冷落他,他知道崔咏也很疑惑,疑惑为何他身体不好,又经历三番几次磋磨,居然还平安活下来。

  因为他并不是世人眼中的愚钝痴儿,他也懂得保护自己,用计避祸,努力生存下来。

  只是他还太小,头不会武功的人不能在江湖上游走,得罪崔不去的人,只怕到死,都还不知道自己为何而死。

  凤霄:“所以这些年,你并非放纵崔家,而是在找一个机会。”

  崔不去:“像崔咏这样在意名声脸面的人,让他亲眼看着整个崔家,一点点衰败下去,让他失去崔家的权柄,比杀了他还难受。还有崔三,这些年,他一直被拘禁在博陵郡不得外出,妻子对他失望,二人日日争吵不休,他耐不住寂寞,养了外室,又被妻子知晓,崔家鸡犬不宁,活在这样的日子里,让他慢慢饱受磋磨,比一刀杀了他,更能让他体会痛苦。”

  凤霄:“所以你上回说,崔大郎暗中资助南朝临川学宫,到底是真是假?”

  崔不去蹙眉咳嗽道:“自然是真的,我本来已经想好别的手段对付崔家,但崔大郎的罪证送上来,不用白不用,我何必多费力气?”

  凤霄笑吟吟道:“好,痛快,我就爱听这样的故事,果然是我认识的崔不去,有仇必报,绝不手软!”

  崔不去咳嗽声没停下来,声声连连,咳得腰都弯了。

  “行了,故事讲完。余氏也听到了,你这次回来,会帮她报仇的!”

  凤霄实在看不过眼,拽了他一把:“就你这半死不活的样子,我怕你再多站会儿,就看不见明天的太阳了,我可不想好戏没看成就打道回府!”

  他没怎么用力,崔不去却被拉得一个踉跄,差点摔倒。

  凤霄及时伸手,入手的外裳湿漉漉的,几乎能拧出水来。

  “若我不在,你还能走回去?”凤霄撇撇嘴,一脸勉强将人背上。

  “若你不在,在我身边的,必是乔仙或长孙,再不济,还有左月卫。”崔不去边咳嗽边道,语气神色都很淡定,“崔家肯定四处在找我们,现在回去,正可赶上一场好戏。”

  “你的乔仙和长孙能及我之万一?”凤霄冷笑,一边走一边嫌弃,“全是骨头,硌人得要命,亏得本座还纡尊降贵,亲自背你,沾了一身雨水,这衣裳也作废了。”

  有人背着,崔不去自不会矫情,他吃了许久的风和雨,脑袋也的确有些昏昏沉沉,不由自主将额头抵在对方后颈,体温传递过来,融化了冰冷。

  他舒服地喟叹一声:“能背本座,也是你的福气。”

  凤霄:“信不信我现在把你丢下去?”

  崔不去:“那你待会儿可就看不成好戏了。”

  二人渐行渐远,身影逐渐消没。

  独余墓碑,与墓碑前的灯笼,无言相对。

  雨过天晴,月色重现,将灯笼与碑石都染上银白。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