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生日礼物

  陈萱跟魏年商量了一回, 因为容扬帮过她的忙,她打算每天都给容扬送一竹篮草莓,草莓的钱,陈萱私人出, 陈萱现在没钱, 就要借魏年的。

  魏年实在受不了她,摆摆手, “行了,这钱不用你出。我跟爸爸说一声就是。”

  陈萱语气踟蹰,“这不大好吧?”

  “有什么不好的。再者说了,草莓里本来就有你的分红,你要觉着不大好,从你分红里扣就行了,也谈不到借钱上去。”

  “我听阿年哥的。”陈萱得承认, 魏年的脑筋是比自己转得快。

  陈萱第二天让小李掌柜给容扬送草莓时, 又用英文写了张卡片, 让小李掌柜一并带去。然后,第三天小李掌柜送草莓时,第二天的卡片他就带回来了。陈萱认真的把被容扬纠正的地方背的滚瓜烂熟,容扬回北京日子不长, 倒是兼职做了一把陈萱的语法老师。魏年都说,“咱们这草莓没亏, 依容先生的身份, 就是给他一车草莓, 他估计也不会随便给人做语法老师的呀。”

  “我就是顺带。”陈萱强调,“先前容先生给咱们列的书单,那上头,都是好书。容先生是花了精力的,这是容先生的好意。容先生好容易来了北京,我是想让容先生知道,他的好意没有白费。容先生列的书单,我一本一本的都会用心读的。”

  魏年一笑,不再说容扬的事,转而问陈萱,“开张的事准备的如何了?”

  “差不多了,正阳楼那里暂定了三桌,跟他们说好了,多退少补。铺子也都收拾好了。”陈萱说起来眼神柔亮有光,“新鲜花样的帽子,我们也做了几十话,把魏老太爷、魏时都介绍给了容扬,容扬十分客气,口称魏老东家、魏少东家。容扬这样的人物一到,直接把这场小小的开张礼提升了n个格调。

  陈萱在一畔道,“容先生,咱们一起拍个照,然后去正阳楼吃饭。我听说,正阳楼的饭菜特别好吃。”

  容扬颌首同意。

  于是,程苏把相机交给同事,大家站在一起,拍了一张密集型的开张照片。

  然后,就各上各车,往正阳楼去了。老一派的人都是坐黄包车,容先生出行向来是汽车,魏老太爷多少年的历练,尽管只是第一次相见,却是一眼就能看出容扬身份不凡,心下很是高兴儿子认识这样的人物。关键,人家还肯为家里女眷这么个小小的帽子店捧场,这得是多大的面子哪。魏老太爷给二儿子使个眼色,意思是让魏年和容先生同乘,这样,一则是谢谢容先生过来捧场,二则是容先生坐车必然是先到正阳楼,这得有个魏家人陪着才不失礼。

  魏年与容先生虽然不是很熟,二人却都是社交场的一把好手,便是同乘也不至于没话说。两人着实很有共同话题,譬如就陈萱每天拿容先生当语法老师的事,魏年就说,“容先生再指点内子,内子说了,等她超过我之后,定会好好嘲笑我的。”

  容先生一乐,“魏太太也算我半个学生,不是我说狂话,超过魏先生你是早晚的事。”

  原本,依陈萱的身份资质,能给容先生做半个学生也是陈萱高攀。魏年这样的八面玲珑,硬是没顺着这话往下接,魏年沉默片刻,说容扬,“你可真会占我便宜。”虽然是新时代了,可师生如父子这种话,也不是说说的。

  容先生倒是未料至此,经魏年一说,方反应过来,不禁低声笑起来。

  魏年也笑了。

  俩人说些北京风物,很快到了正阳楼。

  容先生一到正阳楼,正阳楼的掌柜连忙出来迎接,容先生道,“我与朋友过来吃饭,不要惊动旁人。”

  掌柜恭敬的应一声,“是。”

  魏年也认得正阳楼的掌柜,与掌柜道,“先前定的包厢。”

  掌柜笑,“两位先生楼上请,早给您备好了。”

  魏年与容先生一车先过来,陈萱与史密斯就在其后,史密斯是洋人,不会说中国话,据史密斯自己说,学三年了还没入门儿。史密斯是打车过来的,魏家会洋话的,魏年陪容先生先走一步,剩下陈萱魏银,都会洋话,魏老太爷毕竟还是老派人,是断不能让魏银这没出阁的姑娘家跟洋人坐一车的。陈萱毕竟是已嫁妇人,看陈萱的模样,与史密斯还挺能说到一处去,就陈萱和史密斯同乘一车了。

  陈萱到后,魏年与容先生、史密斯说声失陪,就先到正阳楼门口去等着迎客人了。陈萱、容先生、史密斯三人便用洋文交谈,也就是随意说些吃吃喝喝的事。但是落在旁人眼里,就觉着,这格调高的不得了。尤其一些落在一些老交情眼里,都觉着,这老魏头儿家里不得了啊,不论闺女、儿子、还是媳妇,都是一口洋腔。老魏头儿这不声不响的,咋就走咱前头去了!

  容先生这样的身份,自然是坐了首位,不过,容先生并未多留,饮一盏酒,便起身告辞了。就这一盏酒的功夫,正阳楼的东家就到了,这位东家捧来一坛十年佳酿,敬了容先生一杯,容先生也只是略沾唇而已。魏年陈萱夫妻出去相送,到楼下,容先生自皮夹中取出一张小巧的素色卡片递给陈萱,那双玉骨一般的手上似的浅香袭来,“上面有我的电话。”

  陈萱连忙接过,问容扬,“容先生要回上海了吗?”

  容扬笑笑,告辞而去。

  陈萱发现,容先生的到来对魏年的学习很有刺激性,明显魏年学习更用功了。只是,让陈萱遗憾的是,容先生对魏年的影响只限于学习上进这一块儿,至于人品性格,竟完全没有受到熏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