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 天下达义

  受人请托,为人办事。应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切记不可强为。

  譬如今日朝议。从始至终,曹氏父子,皆未替刘表,只言片语。甚至董侯亲口追问,曹嵩亦避而不答。深谙此道也。

  实则,荆州别驾蒯越,早与曹氏父子,达成默契。

  只需求得“并督交、扬、益三州,委以东南,惟其所裁”。刘表必投桃报李,与曹操结盟,共进退。

  毕竟甄都,非曹氏父子一言堂。上公之争,关东尽知。唯恐曹嵩力有不逮,荆州别驾蒯越又与骠骑将军董重,执金吾王斌,暗通曲款。二家联手,当可扭转乾坤,力压王太师一系。

  更有甚者。刘表大力疏通汉水航道,重筑樊、邓二城。与上庸往来密切。闻汉中史侯,亦常遣使往来荆州。

  天子都甄,刘表虽遣使贡献,然又与汉中史侯相结。治中邓义羲屡次劝谏,表不听,答义曰“内不失贡职,外不背汉室,此天下之达义也。治中独何怪乎”

  谓“内不失贡职”,言指臣服甄都,四时贡献,不失臣节。

  又谓“外不背汉室”,言指与汉中史侯,同属宗亲,于家国天下,往来帮衬,亦是分内之事。

  邓义辞疾而退,终刘表之世,不为其仕。稍后流离于江东,与袁忠、袁沛、桓邵、桓晔等人为友 待袁绍攻略江东 与袁忠、袁沛、桓邵、桓晔等人,一同出仕合肥侯。

  两头下注,又岂止刘表一人。

  今 天下三分 群雄并起。又有何人能言 稳操胜券。便是陈王宠,亦与袁术、吕布 甚至蓟王 或明或暗 兼有盟约傍身。

  关东乱局 可窥一斑。

  小沛,车骑将军营。

  彭城相王盖长史刘优,去而复返。

  吕布亲出相迎,共入大帐。

  宾主落座。吕布笑问“子良且说 王相何所言”

  “回禀将军,明公言,厉兵秣马 三月之中 必有用武之处。”

  “哦”吕布一愣。这便看向陈宫。本以为彭城相王盖 不过暗中行事,必无所作为。岂料竟定下三月之期。

  电光石火,陈宫似有所悟“莫非,王太师,果迁旧都乎。”

  此言一出,满帐皆惊。

  刘优慨叹“公台果称足智。”

  “敢问子良 此乃王相之意,还是太师之意。”陈宫急忙追问。

  “明公岂能违命”言下之意,必是奉命行事。彭城相王盖,乃王太师长子。于公于私,必是奉太师之命。

  四目相对,张邈心领神会。遂请刘优,别帐休息。

  待张邈重入中帐。陈宫已厘清思路“闻刘表遣别驾蒯越,甄都上计,至今未归。再思彭城相王盖行事。甄都上公之争,恐难善终。”

  陈宫足智多谋。帐内众人,无不言听计从。

  主簿张邈求问“公台且明言。”

  “某我以为,刘表欲与曹氏暗结同盟。故王太师遣子,与我方结盟。甄都天子,已敕令奋武将军公孙瓒,攻略淮南,欲逐袁术。若将军吕布趁机起兵。甄都无人可用,必遣曹孟德,引军对垒。时甄都空虚,此时朝廷西迁,曹氏追之不及。”

  “武威将军公孙度。”张邈幡然醒悟。

  先前,王允表公孙度为武威将军,公孙瓒为奋武将军。命公孙二雄,将兵入兖。拱卫甄都天子。以均曹操之势。时,公孙二雄,领兵初至。人生地不熟,根基尚浅,不敢妄动。今已扼固,甄都内外。朝廷百官,大汉天子,皆稳如泰山。正当大用。

  “如此说来,王太师遣公孙瓒南下,乃轻敌之计也。”吕布亦有所悟。

  “时人皆知贾文和,破羌连环计。却不知王太师,亦惯用之。”陈宫眼中一闪精光“曹孟德虽有荀文若、程仲德,恐亦未可尽知也。”

  此便是连环计的高妙之处环环相扣,貌似无害。

  八厨之张邈,却难免生疑“王太师,若欲强为,只需蓟王一声令下。曹太保,岂敢阻拦。何必暗中行事。”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略作思量,陈宫言道“必是太师朋党,暗中谋划。”

  “不其侯伏完。”张邈灵光一现。换言之,此事,王太师恐尚未知晓。

  “伏完沉深有大度,乃阳安长公主夫。进出宫闱,为天子所信赖。”言及此处,陈宫一声长叹“必是天子不欲迁都。”

  不愧足智多谋,陈公台注1。竟窥破时局。

  张邈信服,潸然泪下“王太师,忠臣谒诚,义士厉节。汉室忠臣,必不欺君。”

  “见甄都势危,太师恐为曹氏所害。故伏完暗中设谋,遣彭城相王盖,引将军为外援也。”陈宫慨叹。

  “太师与我有大恩,某必救之。”吕布指天为誓。

  蓟王宫,灵辉殿。

  陈国主薄梁习,入宫觐见。

  “下臣,拜见王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