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 百工居肆

  诸如楼桑寝肆这样,雇佣大量人手的状况,其实在当下很普遍。

  雇工普遍存在于大中型私坊主开设的商肆作坊之中。他们属于有技艺的工匠,与雇主之间没有任何的人身依附关系,以技艺来获取报酬,且在社会中有一定的地位,非私属徒、奴婢所能比拟。

  小作坊主,使用的劳动者多是家庭成员,或雇佣一二名工匠进行生产。出于保密的考虑,技艺往往是父子相传,禁忌外人染指。

  尽管工匠的身份是编户齐民,但必须接受市籍的管理。向朝廷交纳重税。

  楼桑邑的商肆作坊,多是刘备家所有。

  比如耕种溪谷良田的宗人,便是雇佣的佃客。家中专职绩、织、染等的女工,称为女红。还有专管酿造和饮食品典馈。专管养蚕的蚕妾。专管缝拆浆洗的缝人。为家中楼阁上色的漆工。酒垆中招呼酒客的酒家保等等。

  治舍盖屋、伐薪作炭、种禾织垫、造船架桥、通渠铺路,各有人手。

  所谓民工于市,就是指但凡需要某个方面的工匠,便可到市场去雇佣。受雇之人称:客庸。

  客庸一月千钱。一般雇工的报酬,一月当在千钱左右。但此为杂工的报酬。若是良匠,报酬更高。受雇于官府的工匠,由于其技术高超,故报酬当会高于卒践更一种徭役。轮到的人可以出钱雇人代替。受钱代人服役叫:践更。一月二千钱。的工钱。

  换句话说,不想被抽去徭役,可以出两千钱,雇人代替。

  而官府良匠的庸钱,要超过两千。

  寝肆雇工的平均收入,已经超越了卒践更。许多熟练工的报酬,甚至超过了官府良匠。被称为:侯府良工。

  且与一般的市籍庸工不同,楼桑雇工都有田产。

  市楼建成后,市长耿雍的官舍便从赀库搬到了楼内三层。一层乃市中属吏公舍。二层为刺奸、贼捕。四层藏文书纪要。顶层阁中,置有钟鼓。开市鸣钟,闭市敲鼓。所以市楼又被称为钟鼓楼。

  市楼门侧置一布告栏。栏内张贴有各家各户的雇佣告示。受雇者只需到楼内签订劵书,便可受雇。

  十分方便。

  布告栏是刘备的发明。类似扁书。

  所谓扁书,就是将政令、法律,书写在木板之上,悬于高处的一种诏令、律法的公布形式。此或是匾额的正经起源。

  原先,最基层的官吏,要把朝廷诏书,一字不错的抄写在乡亭的墙壁上,告知世人。后来改为书写在木板上,或直接以扁书悬挂在市里乡亭。刘备不过是将这块用于书写诏令的木板,做成布告栏,固定在市楼前罢了。

  之所以称布告,是因各种告示,皆写在一块三指见方的布条上。所以称为布告。

  少君侯自是一等一的用工大户。虽多是一月一签。干好却可续签。续满一年,便可再续一年。如此便不用每月续约。

  除了朝廷规定的赋税,少君侯不会另加盘剥。楼桑民众生活富足安逸,惹人艳羡。

  事实上,只三十税一的田租,成人十五以上到五十六岁每年一百二十钱的算赋,未成人七岁至十四岁每年二十三钱的口赋,每户每年二百钱的户赋。

  此四项相加,少君侯一年约有:四千石的田租,一百四十四万钱的算赋,十万钱的口赋,四十万钱的户赋。

  谷一石两百二十钱。换算之后,少君侯年入两百八十二万钱。

  除去向朝廷缴纳献费等开支,刘备仍能盈余一百五十六万钱。

  所谓献费,是指诸王列侯的封地,田租、算赋和口赋由诸王列侯征收,但要交一部分给皇帝专享。称为:献费。人岁六十三钱。

  原本献费也是要另行收取的。刘备却选择代付。

  实在是不好意思再抽税了……

  正如前面所说,这个时代田租虽轻,赋税却重。以刘备家的租税收入来看,田租不过是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此是对编户齐民。市中商户,赋税非但数倍于齐民,还需另缴:市租。市租,乃是商业税。

  林林种种加起来,不算自家百亩良田、寝肆、酒垆、汤池、客舍的收益,只税赋刘备便年入两百万钱。

  他还只是一个亭侯。

  当然,以楼桑邑两千余户的规模来说,他的收入已堪比乡候。

  然,有辽东豪商田韶,为其幼子入学楼桑,一掷五百万钱!乃是刘备两年半的封邑收入。

  这个时代,真心别比富。

  收入颇丰,支出也大。治舍盖屋、伐薪作炭、种禾织垫、造船架桥、通渠铺路、都是刘备先行垫付。获利齐民逐岁返还,分期付款。总体来说,入能敷出,账面持平。

  两万余口的聚落,人手也渐不够用。刘备这便书信县中,从涿县各地广招良匠。

  旱地改水田,是重中之重。只可惜清溪水渠,芒种前未能完成。本季依旧种麦。按照进度,来年必不会误了农时。

  耿雍忙于市中,置舍驿站中的置长驿长一职,便交由崔钧兼顾。虽说都是斗食月谷十一斛小吏,却可除一切徭役!切莫小看了楼桑邮驿。因挂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