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章 大义春秋

会装,

  装样子,

  谁不会似的?

  只要今朝不死,他日,就又是一桩美谈。

  不过,很可惜的是,这座城,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可以去左右它命运的两个人,早就不在乎了。

  “馄饨,卖馄饨喽!”

  巷子口,有一个馄饨摊。

  摊位不大,没座位。

  后面,插着一面旗,上面写着“吴记”。

  每个国家的皇城外的巷子里,都有老字号。

  但不是有铺面的老字号,而是摊位。

  上朝前,大臣们自然得起早到宫门口候着,难免肚内饥。

  所以,命下人去巷子口买一些吃食过来垫垫饥自是首选。

  不是不能从家里带,但从家里带的话,一是少了热乎劲儿,二则是轿子里或者马车里吃东西,摇摇晃晃的,不方便且容易弄脏朝服。

  至于说上朝带着厨子和食材过来,那太招摇。

  哪怕一些大贵族家里良田万顷,奴仆无数,但在皇城下,依旧得保持一下“一贫如洗”的体面,千百年来,这是为官的必备素质。

  所以皇城巷里的这些小摊小贩,就能发挥出极大的作用。

  当然了,不要以为这些小摊小贩就真的是小摊小贩。

  能在这里摆摊的,

  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摊位卖饼或者烙子的,其背后的能量,都大得很,普通的摊贩可付不起这里头的摊位费。

  首先,凤巢内卫会审核在这里摆摊的摊贩,审核他们的背景,否则真要弄出个谁下个毒毒死了一群大员岂不是闹出天大的笑话?

  二来,皇城巷的摊位,都得竞标的,也算是凤巢内卫的外快之一,在这里,卖早食的,背后都插着旗帜,都是郢都城内的大酒楼百年老店。

  靠卖早食,肯定回不了本,你卖得再贵也不可能回本,但因为吃的都是那些朝臣,所以这个广告,这个面子,你得做,你不做别人就会做。

  不过,

  今日不上朝,也不是这个点,就算是上朝也是这个点,也没摊贩敢出来在这里支起摊子。

  可偏偏,一个馄饨摊,就出现在了这里。

  下面,是小炉,烧着炭,案子上,有刚包好的馄饨,大的小的都有,各式调料也都备齐了,可以根据主顾的口味加。

  摊主是一个中年男子,系着围兜,许是常和面粉打交道的关系,所以整个人看起来有些白。

  其背后的吴记,其实是老字号了。

  很多朝臣听自己的老前辈就说过其刚上朝时就吃过吴记的馄饨,

  也有好事者觉得这馄饨味道不错,就去找寻这吴记到底是郢都哪家铺子在这皇城巷支起的门面,但都一无所获。

  吴记,似乎就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卖馄饨的小摊贩。

  但傻子也清楚,这不可能。

  但既然查不出,就没人会再继续查下去。

  凤巢内卫既然让人在这里卖馄饨卖出了个百年老字号,自然有着他的道理。

  今日,

  吴记又出摊了,

  只可惜,

  面前黑压压的一片,不是上朝前的大楚朝臣,而是燕人。

  “王爷饿了吧,来碗馄饨暖暖胃?”

  摊主吴麻子热情地喊道。

  他不屑去隐藏,也懒得去装模作样。

  他既然已经出现在这里,也就没必要再画蛇添足,茶楼酒客喜欢听这般的故事,但当事人却不喜欢傻乎乎地这般去演。

  靖南王走了过去,

  而此时,

  皇宫大门口,

  出现了一完,

  吴麻子后退两步,

  指着这馄饨摊,

  道:

  “令尹老头儿说得没错,其实,我师傅煮的馄饨,比我煮的确实要好吃一些,因为我比我师傅,强上一些。

  他临死前,堪堪三品,我呢,比我师傅强点儿。

  做什么事儿都是这个理儿,

  练功的时候多了,功夫,也就上去了,煮馄饨的时候多了,这馄饨,才会更有滋味。”

  吴麻子又扫了一眼这馄饨摊,目光中,带着留念。

  靖南王看着面前的这个先前还麻利地煮馄饨的男子,

  道:

  “本王听说,大楚皇城,一直有一道影子。”

  大楚皇城,一直有一道影子在守护,它隔绝于凤巢内卫,只忠诚于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