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封印,开!
“官家,这儿的针脚还得再改改。”
“不必了,我觉得挺好。”
“官家,您得称朕,可得改过来。”
“呵呵,我是怕需要的时候改不回去。”
赵元年一边脱下身上的龙袍一边道:“赵公公,还是不麻烦了吧?”
赵成闻言,马上跪伏下来:
“请官家给奴才赐名。”
赵成,楚国人;
当年郑凡入楚抢公主时,赵成被裹挟其中,之后更是挥刀自宫,上了这条船;
很长时间以来,他是熊丽箐在王府里的真正心腹,后来又有一段时间在太子住进王府时,他取代了小张公公成为太子的贴身伴当。
只不过,太子姬传业归京时,原本可以被一同带回去的赵成,选择了拒绝,继续留在了王府。
眼下,
福王赵元年在江南静海称帝,
亦可叫“撑帝”,
赵成就被安排在了赵元年身边。
这些年,福王府虽然在奉新城,但王府内,有奴仆有下人却是没宦官的。
原本按规制,福王府是能够拥有使用宦官的配额资格的,比如无论是京城的晋王府还是颖都的成亲王府,都是有太监存在,而且他们的俸禄也是走的公中。
但因为摄政王府里没用太监,
所以,
同在一座城内的福王府,怎敢在用度上跑摄政王府头上去?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王爷这次入乾,如果说带上他赵元年是个凑巧的话,那么,连王府里仅有的一名“阉人”也带上了,这就真的无法再用“凑巧”和“无心插柳”来解释了。
一切的一切,其实早就在王爷的计划之中。
“赐名?”赵元年愣了一下。
“在官家面前,奴才怎配姓赵?”
乾国不是没有非皇族姓赵的人,而且还很多;
一是因为姬、熊、虞三姓,在三侯开边前,本就是大夏大氏族,而经过三侯开边后,三侯建国,故而在燕晋楚,皇族姓氏的区别度还是很高的,不出意外的话,这三姓之人,都能自称一下“天家血脉”,只不过有些可能早就泯然众人了。
就比如当年的剑圣和其弟弟,幼年时兄弟俩日子过得可谓无比艰难,但他们依旧是国姓。
二则大乾一脉立国本就比较晚,虽然自己编造了历史,弄出个什么“四侯开边”,年代还是不够,就算再怎么为天家讳,也不可能让人家本就姓赵的人给改姓了。
但不管怎样,
身为一个太监,
敢在官家面前和。”
“那奴才,就谢官家隆恩了。”
时下人,生育普遍比较早,寻常公子哥身边不乏女侍的,套用后世标准,自己还是个孩子时就当爹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
所以,福王妃的年纪虽然比郑凡大不了多少,但她早就当奶奶了。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原因是郑凡当年因为客观原因,子嗣上一度很艰难,本就比较晚。
如今,赵元年是“官家”,自己的妹子嫁给赵元年的儿子,那就是太子妃……
赵成觉得,这是极好的归宿。
其实,无论是他还是赵元年,都是很有野心的主儿,但在王府之下,他们的野心就显得很纯澈;
有些时候,有限度的野心,反而可以保证主观能动性。
“官家,哥,改好了。”
赵成马上过来,将龙袍取回,再伺候赵元年换上。
这套龙袍本就是赵元年携带的乾制藩王袍改的,细看的话,仍然有很多地方不伦不类,但远观的话,确实是乾国官家龙袍的式样。
重新穿戴好后,赵元年深吸一口气,问道:
“外头准备如何了?”
“官家稍后,奴才去问问。”
赵成刚准备出去,似又想到了什么,将自己身上的红袍宦官服解开,露出了穿在里头的内甲,道:
“官家,奴才把这内甲拿来,您穿里头吧。”
之前没打算拿出来,但一想到要联姻,他就拿出来了,赵公公可谓极其现实。
赵元年抿了抿嘴唇,没推辞,接过赵成换下来的内甲。
见赵成又要来给自己重新更衣,
赵元年马上摆手道:“你去外头问问,我可以自己来。”
“是。”
赵成马上跑了出去。
外院亭子里,看见王爷和世子面对面地坐着正说着话。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