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八章 爱国者

 这也是为何赵国在扶苏出现调停之后,表现得更为配合的原因。

  因为他们看到了“跑赢”同伴的机会。

  只要大昭将接下来的目标定到魏国,那么对赵国而言就是赚了。

  毕竟此时早已不是能够通过合纵来继续抗衡大昭铁蹄的时代了。

  那么被逼到绝境的魏国有何作为呢?

  他们选择的,是抓住大昭国内的矛盾来转移大昭的目标。

  虽然不明白扶苏为何会选择在这个时候提倡减税以及变法,但这不妨碍魏国抓住机会。

  既然扶苏想要推行减税,那么他必然希望来自于各方面的阻力越小越好。

  而最有可能给扶苏的减税带来影响的,当然就如靳尚所言,是来自于西魏,以及新进归属到大昭的楚地。

  对于楚地可能的叛乱,魏国自然无能为力,但是对于西魏,魏国表示自己有办法。

  而他们的方法,只是一份名单。

  一份写有西魏抵抗组织——救国会成员,以及魏国派往东魏进行组织的密探的详细名单。

  “出卖爱国者,来与别国达成协议,魏王可真是下得了手啊。”

  张苍对此不无讽刺。

  这份名单对于大昭任何人而言都没有多少用。

  因为百里大夫,以及扶苏的努力,救国会所能影响到区域只能集中在远离安邑等城市的乡间。

  但对于目前的扶苏而言,却大有作用。

  只要铲除了这些影响西魏乡间的反对者,扶苏的减税措施实行下来,就不会在西魏遭到太大的反对了。

  而魏国所希望换取的,就是扶苏放弃调查陶城,或者装装样子,然后将矛头调转到赵国方向。

  在这场交易中,获益的当然是魏国和扶苏。

  而为此付出代价的,自然只是区区几个与扶苏立场相对的爱国者而已。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