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二章 三门峡

何激烈,但对于下游的民众而言,他们在接受黄河馈赠的同时,也无时无刻不在担忧着黄河突然的发怒。

  此时在两岸用粗糙的双手和肩膀拉纤的纤夫,对此也深有体会。

  三门峡两岸耕地贫瘠,居住在附近的人多数家境贫寒,只能依靠为人拉纤为生。

  拉纤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着身子浸泡在河水中,承受着水流的冲击、烈日的酷晒,当然还有沉重的船身的重量。

  他们走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踩踏而出的纤道上,将人生的重担扛在肩头。

  但在如今的世道,与他们一样承受重担前行的,还有很多人。

  只多看了一眼,再将赏赐提高了五十钱,便是扶苏所做的全部了。

  将视线重新放回此时正在缓缓通过三门峡,扶苏所想的,是更加宏观一点的问题。

  据统计,每年在三门峡沉没的大型船只至少有二十艘,在大昭将西魏收入囊中之后,这些沉没的成本有很多都成了昭国要付出的代价。

  能不能想办法把这座挡在黄河中央,将河道截断开来的小山给它平了?

  以现在的技术,能做到这一点吗?

  扶苏心中没有什么底。

  就算是在现代,这也不是一个小工程。

  随即,扶苏的脑子里蹦出了一个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名字。

  郑国。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