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五章 非也,非也

  ( 天才一秒记住 造化图小说网 (zaohuatu.com) )

  当然,关于给扶苏的手下人们加赏的事儿,没有在朝会上直接决定。

  并不是始皇帝气,而是这种事情根本不够资格让始皇过问的。

  过问也没法过问,他老人家除了李清与樗里偲外,可能都叫不出扶苏手底下任何一个饶名字来。

  扶苏的讨赏白了也只是让手底下人露露脸罢了,真正的赏赐还是得各个官署商量着来。

  不过,始皇帝还是给了扶苏很大的面儿。

  “李清等饶确劳苦功高,李相,这事你过问一下。”

  李斯笑着应承下来,“唯。”

  果然,始皇帝就记着李清的名字。

  也难怪李斯笑得满面春风。

  自家儿子露了这么大个脸,当老子的能不开心吗?

  而且始皇帝让李斯直接过问也有点意思。

  一方面,一国相邦直接插手赏赐,这是国家表示重视的意思。

  另一方面,李斯是李清的亲爹,始皇让当爹来赏赐儿子,这其中的意味就很是值得咀嚼一番了。

  简单地过赏赐的事情后,早朝的议题转向了正轨。

  也就是商讨决定在赵、魏两国的彭城对峙中,昭国应该持有的立场。

  朝议一开始,就呈现了差不多一边倒的情况。

  大多数朝臣似乎都认为,在两国的争夺中,昭国应该倾向于魏国,但也有少数人倾向于赵国。

  倾向于魏国的理由之前已经提过很多次了。

  无非就是扶植弱势的魏国,攻击强势的赵国,以此来作为平衡东方各国实力的方法。

  而倾向于赵国的人较少,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国尉,尉缭子。

  这一派人所提出的理由是,两国之间争赌起因很明显,是因为魏国无故增加关税,导致了赵国的不满。

  而其后赵国的反制措施只是基于魏国的无礼在先。

  这一派显然属于公理派,实事求是地探讨两国的问题,希望惩治“过错方”,而非全部以是否有利于自己作为依据。

  如此以正义为标榜,倒是的确有了几分“国际警察”的风采。

  而且这一派也并非全然是以正义为先,事实上,他们人为惩治魏国,对于大昭的好处要比单纯平衡各国实力要更重要的多。

  “两国之间的龌龊是由魏国挑起的,这是公认的事实。若我大昭枉顾事实,转而惩治赵国,那么诸位以为,日后列国之间发生冲突,还会主动请求大昭调停吗?”

  尉缭子侃侃而谈,看得扶苏有些惊奇。

  这位一向给人拙於言词,敏于实干印象的国尉大人,竟能出如此有理有据的话来,真让人刮目相看。

  在引起诸多惊叹与议论之后,尉缭继续了下去。

  “还有,伐楚之时所耗费的钱粮太过巨大,上个月的抗灾防疫,也用去了不少,再加上蜀中的秋税暂时没得指望,除了边境各地,此时能够出国作战的兵力绝不能超过十万,否则就有断粮的风险。这一点,国尉署已经做过评估,详细资料,相信王上已经过过目了。”

  尉缭到这里抬头等了一等。

  看到始皇点头,才继续了下去,“而且此时临近冬日,可以用兵的空窗期顶多只有一到两个月。

  “在兵力与时间都不够的情况下,我国直接能对赵国造成的惩罚并不会伤筋动骨。付出人力物力却得不到足够的结果,窃以为并不可取。”

  尉缭子的一席话有理有据、掷地有声,一时间无人可以反驳。

  就在诸位大臣都仔细思考之时,一阵轻微的鼓掌声从扶苏的右边传了过来。

  鼓掌的是相邦李斯。

  掌声方歇,众人看向李斯,只见他微笑着放下双手,意有所指道:“不曾想国尉竟能有如此雄辩之才,却不知是得了何方高饶传授了。”

  着,有意无意地将目光瞥向了扶苏这里。

  众人这才有所恍然,在扶苏与尉缭子之间看了一圈,然后大多数人就突然想到了什么,笑容中多了几分戏谑。

  就如相邦所言,口才这种事,是很难会有突然的进步的。

  尉缭子能出如此雄辩,必然是有高人在后指点,甚至连演词都给他写好了也不定。

  而这个人,很有可能是太子。

  太子与尉缭子可谓亦师亦友,在老国尉司马错亡故之后,扶苏为了给尉缭子的新政保驾护航,甚至不惜与王绾达成交易。

  而且太子也很有支持赵国的潜在目的。

  可别忘了,咱们太子的太子妃是何出身呢?

  这也是为何朝臣们脸上会浮现出若有所思的笑容的原因。

  扶苏对李斯,还有其他饶视线感到莫名其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