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零章 兰若寺

  ( 天才一秒记住 造化图小说网 (zaohuatu.com) )

  兰若寺。

  这么三个大篆在不时闪过的雷电照耀下忽明忽暗。

  扶苏突然有些冷。

  这里面莫不是住着个聂小倩?

  “公子?公子?”

  “嗯?”

  扶苏转头看去,身后的梅子酒等人都一脸疑惑地看着自己,显然是不知道为何他在门前突然停了脚。

  寺门早已大开,里面也被高进手下的侍卫们检查了个通透。

  大昭长公子与未来的楚王即将落脚于此,侍卫们怎么可能放过任何一点可能的安全隐患。

  早在门口等着迎接长公子的寺中主持,带着一群老少和尚,还有几名杂役面面相觑,不知这位贵人怎么到了门口又停了脚。

  不是说佛教要到东汉明帝时期才东传入中原的么?

  上一世自己去白马寺游玩,导游还信誓旦旦地解说,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官建寺庙。

  那如今自己眼前这个看着跟普通乡绅家宅别无二致的“兰若寺”,究竟是个什么来头。

  还有门前这几个剃着大光头,穿着青色僧衣,袒露右肩站着的大和尚,又是什么来历?

  人就在跟前,干脆问来就是。

  不过还是先进去躲雨再说。

  自己倒是不担心淋点雨就能感冒,这六七年里的锻炼不是白瞎的,只是郑袖母子体弱,难免会受了风寒。

  想到此处,扶苏将视线从头顶的牌匾上移开,走前两步对着领头的主持和尚道:“夤夜登门,扰了佛门清净,还望主持海涵。”

  大昭长公子突然驾临,老和尚开心还来不及,哪里会觉得打扰。

  闻言赶忙行了个佛礼,以洛阳官话笑着回道:“公子大驾光临,哪里称得上是打扰,快请进来避一避雨吧。”

  老和尚抬头做邀请状。

  扶苏这才看清对方不似此时中原面容的外貌,稍一思考就明白了对方可能是个为了传教,不远万里东来的印度人。

  而在老主持的身后,几名年轻一些的和尚看来也多是印度人,只有几个杂役看起来才是中原人。

  或许这是最早来到中国的一批印度人了。

  只是言语之间却是正宗的洛阳官话,一点听不出咖喱味来。

  一边跟随主持的引领往里走,扶苏一边好奇问道:“观主持面容,不似中原人士?”

  “公子所料不差,贫道来自中原所称‘身毒’的国家。”

  在佛教进入中国的早期,和尚们的自称与后来的中原原生教派道教的道士们一样,都是“贫道”。

  贫道者,乏圣道之义,是沙门自谦之称。直到宋以后,贫道才成为道士们的专有自称,和尚们便才改了口,自称为“贫僧”。

  石林燕语记载:“晋宋间佛教初行,未有僧称,通曰道人,自称则曰贫道。”

  而身毒是印度的音译古称,来自印度的梵语sindhu。

  果然如此。

  如今的印度应该是孔雀王朝最伟大,也是印度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阿育王的统治时期。

  这位虔诚的佛教徒不仅自身受戒,而且将佛教确定为印度的国教,在他统治时期,佛教的力量达到鼎盛,如此看来在这个时期佛教徒来中国,是的确有着足够的经济基础的。

  “身毒在中原西南数万里之遥,主持辛苦了。”

  扶苏随口一提,却让老和尚惊奇不已。此时交通和信息闭塞,无论西域还是中原,大多数人都只知道有“身毒”这么一个地方,能够确切知晓地理方位的,扶苏还是他所见的第一人。

  “公子学究天人,贫道叹为观止。”

  嚯,成语都用上了,看来这和尚来中原有段时间了。

  被当做寺庙的的这一处院落虽有四进,不过与在外面看起来一样,寺庙的占地并不太大,远不如后世大相国寺那般气度恢弘。

  在主持和尚的带领下,没走上几步,几人就被引入了一处还算宽敞的大殿中,显然是用来供待客的。

  而郑袖是女眷,不便见客,又因幼子的关系,早早便告辞,在另外的和尚带领下,去到了后院歇息。

  原本扶苏还担心寺庙不允许女子入内,觉得高进办事不靠谱。

  不过看主持对于女子的态度,看来并无后世小说中说的那样,不准女子入内的说法。

  殿内出乎扶苏意料得没有佛像,也不知是没钱盖,还是此时并不时兴偶像崇拜。

  而其他陈设也与中原一般家庭并无不同,除了眼前穿着三衣,袒露右肩的光头和尚,完全看不出此地是寺庙。

  进殿之后,主持命人奉上清水,然后对扶苏及其身后几人道:“请坐。”

  于是几人四下按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