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零章 洪泽湖

emsp; 打败楚军水师之后,齐军可以通过勾连淮泗的洪泽湖直接兵临蚌埠乃至于寿春,这自然再好不过。

  但即便不走水路,在钟离县被收入囊中之后,齐军完全可以通过陆路完成这一战略,所花费的不过是多几个月而已。

  完全没有必要进行这样孤注一掷的战役。

  更何况,淮泗之间本就是楚军水师战力最鼎盛的地域,而且相比于远道而来的齐军水师,楚军显然更为熟悉这里的水文条件。

  在敌境作战,这一点是极为要命的。

  齐军当日为何能够在琅琊城外的海面上埋伏楚军?

  除了楚军太过轻敌大意,更重要的还不是因为齐军比楚军更熟悉山东半岛附近的水域吗?

  然而齐王心意已决,作为水师统帅的田榘虽然不太情愿,军令如山,也只能依令行事的。

  田榘不明白齐王为何非要打这看似没有多大必要的一仗,扶苏却是知道的。

  有传言称,寿春与咸阳之间,最近通信十分频繁,让人猜测是昭楚之间或许有和谈的意向。

  虽然不知道是谁走漏的风声让齐王知道,但扶苏可以肯定地说,这传言的确是空穴来风。

  昭楚之间,的确已经就和谈之事开始了第一波试探性接触。

  虽然只是初期的试探,但显然,对志在通过南侵谋利的齐、魏而言,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一旦昭楚的和谈正式开展,两国再想从楚国手上割肉下来,就难了。

  因此在身为盟主的昭王政还未正式公布昭楚和谈的消息之前,两国的君主都不约而同地希望加快对楚国的侵攻。

  而正巧的是,联军中的水师战力,除了少数昭国战船以外,几乎全部来自于魏、齐两国。

  于是两王一拍即合,联合派出使者命令两国的将领们请扶苏促成此战。

  毕竟,即便这都是他们自己的军队,可实际的掌控权说起来还是在扶苏手中,不通过扶苏就调兵,太说不过去。

  幸而扶苏也体谅两人的心思,没做多少阻拦便同意了要在洪泽湖上开辟出一条直通寿春的道路来。

  反正无论成败,对于扶苏的战略都没有多大影响。

  胜了,可以加快和谈的到来,扶苏便能更快回京看儿子。

  败了,那便从陆路慢慢推进,反正本来的战略意图也不是攻占寿春。

  心情轻松,扶苏便有了闲情逸致欣赏起洪泽的景致来。

  这一看,就看出问题来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