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重泉弃守
并非是首攻目标,他更倾向于利用围城打援等计策,击溃敌军的有生力量,且从始至终维持对该座城池的压迫力。
就比如乐弈前两年攻打楚国的时候,前三十日按兵不动,引诱寿陵君景云与邸阳君熊沥率军从驻守的防线支援相城,而后,设计一举击败景云与熊沥,在击破了后两者驻兵防线的同时,还顺势将相城夺下,这就是乐弈惯用的手段。
在乐弈看来,为将者,应该用计谋来取胜,否则,跟一莽夫有何区别?
而秦军对重泉县进攻,在他看来就缺乏‘优雅’。
不过话说回来,面对着秦军的‘莽攻’,他重泉县摇摇欲坠,这倒也是不争的事实。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这场仗已经打了近二十日,此前乐弈命人在城外布下的防御设施,已经被秦军拆光了,城外的护城渠,也因为堆满了秦军士卒的尸体而失去了阻碍秦军的功能,在加上城内的箭矢、弩矢几乎也已耗尽,这使得乐弈在今日开战的那一刻,就开始在思考撤退问题。
什么?死守重泉?与这座城池共存亡?
不,优秀的将领,是不会拘泥于一城一地得失的,这绝非是狡辩之词——乐弈在重泉县挡住了秦军二十日,对秦军造成了三四万的伤亡,这在眼光卓越的将领看来,本身就是一场胜利。
说得再简单点,秦军为了打一座重泉县,就不惜牺牲三四万的士卒,那么,秦军打「频阳」需要付出多大的牺牲?之后再打「临魏」呢?
只要每座城池都能让秦军蒙受巨大的伤亡,秦军他此时亦颇为庆幸,庆幸像河西郡这种战乱地区,境内的城池都几乎没有什么魏人居住,只有司马安的河西军以及杂胡的诸部落,且那些杂胡早就将部落迁移到了临魏一带,这使得乐弈可以毫无顾虑地在城内放火,而不至于遭到魏国国内民众的指责。
乐弈的主动撤离,让秦军终于攻占了重泉城。
纵使是武信侯公孙起这等秦国的名将,在此时亦忍不住要在心底发出一声「真不容易」的感慨。
可不是嘛,十几万秦军围攻重泉县,花了整整二十日,付出了三四万兵力的代价,才打下了这座城池,这艰难的程度,让武信侯公孙起简直误以为在攻略什么要地。
然而事实上呢,重泉只是河西郡一座普普通通的城池而已,它最大的作用,只是因为地处莲勺、频阳、临魏三者中心,能起到一个中转的作用,仅此而已。
但不管怎么样,好歹打下了重泉,让他秦军离河西郡的治县「临魏」更近了几分,并且,很大程度上切断了频阳、临魏两座城池的驰道,让临魏城无法通过驰道将战略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频阳,只有采取以往的老办法,用普通的马车、或者人力拉车运输。
当然,在魏军撤离的期间,武信侯公孙起亦派出了一支骑兵追击乐弈,希望能拖住乐弈,使他秦军的大部队能追上去,对撤退的魏军造成重创,扩大这场胜利的战果。
不过对此,武信侯公孙起倒也没有抱持太大的期待,毕竟对面那可是乐弈,带兵打仗面面俱到、滴水不漏的将领,想要偷袭对方,说实话几率很小。
果不其然,一个时辰后他得到消息,他派去追击乐弈的骑兵,在重泉城东十八里处的土丘被乐弈埋伏了一阵,被魏军乱箭射死了百余名骑兵,唬地那些骑兵们不敢过分靠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乐弈带着断后的魏军,徐徐撤离。
再说秦王囘,在攻下重泉县后,这位不服输的秦国君主,便立刻想着进攻下一座城池,且为此将武信侯公孙起喊到了帅所——重泉城内一间被秦军从火海中救下来的房屋。
在帅所内,公孙起向秦王囘解释道:“重泉地处莲勺、频阳、临魏三者之中,北面是频阳,东面是临魏,频阳守将乃是司马安的副将白方鸣,此人颇有狡智,偷袭很难得手,唯有攻城;而临魏守将,即是司马安本人,司马安乃魏国猛将,不过现如今年事已高,不复当年勇武……”
秦王囘与大庶长赵冉静静听着公孙起的讲述,良久,秦王囘问道:“依武信侯看来,我军当顺势取频阳,还是取临魏?”
“事实上这两座城池都不易得手。”公孙起摇了摇头,俯身指着行军图上的「频阳」,旋即将手指向东侧稍稍移动了一些,说道:“频阳东侧,梁山之阳,驻扎有魏王之弟、桓王赵宣的北一军,虽然这支魏军此前并无赫赫之功,但终归有六七万带甲之卒,我军攻频阳,想来其必支援频阳,若我军攻临魏,则彼必定支援临魏。……因此无论我军攻打哪座城池,皆难以避免一场恶战。”
稍稍一顿,他紧接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依臣之见,我军当先取临魏……”
“临魏?”
大庶长赵冉皱着眉头插嘴道:“照你所言,频阳守将白方鸣颇有狡智,若我军取临魏,他岂不是会率兵断我军后……呃,断我军粮道。”
武信侯公孙起当然明白大庶长赵冉为何突然改口,脸上露出几许笑意,不动声色帮赵冉将话题带过:“不错!我正是要他见机袭我军的粮草。”
大庶长赵冉闻言一愣,旋即立刻领悟道:“原来如此!……原来你打临魏只是一个幌子,目的只是为了诱使白方鸣出兵断我军的……粮道。”说罢,他点点头说道:“这是个不错的主意,倘若那白方鸣因此掉入我军陷阱,我军便能轻松拿下频阳。并且,见你摆出了进兵临魏的架势,梁山南面的赵宣,很有可能率军支援临魏城,他却万万也不会想到,我军的目的却是频阳。……好计策!”
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