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虚虚实实【二合一】

稍有些同情元邑侯韩普。

  而与此同时,司马弢亲笔所写的书信,已经送达了蓟城,送到了丞相张开地的官署。

  当时丞相张开地正在官署班房内批完一摞公文,抽闲端起旁边早已凉透的茶盏喝了两口解解渴,就被这封书信中的噩耗惊地将嘴里的茶水喷了出去。

  元邑侯韩普作乱?杀李褚,并攻占宜安、井径关?

  张开地瞪大了眼睛,一脸不可思议。

  要知道他蓟城这边逼了元邑侯韩普好几年,都没有‘逼反’后者,而如今,在蓟城将注意力全部放在魏韩边境的时候,元邑侯韩普居然反了?

  这可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这个韩普……”

  张开地深深地皱起了眉头。

  平心而论,元邑侯韩普的作乱,充其量只是疥癣之疾,放在往年,蓟城随随便便就能捏死他。

  可问题是,目前他韩国的军队大多都被秦魏两国牵制着在边境,国内可调动的兵力寥寥无几,不曾想元邑侯韩普偏偏在这个被李褚给‘逼反’了……

  『看来他这些年一直在隐忍。』

  张开地暗暗猜测道。

  正如张启功判断的那样,虽说司马弢被元邑侯韩普给蒙骗了,误以为后者是因为李褚的咄咄逼人而气愤难忍,但张开地一眼就能看出:宜安的李褚分明就是被元邑侯韩普设计赚杀的。

  别忘了,这件事其实是元邑侯韩普挑起来的,因为是他首先杀了李褚的族弟李柯。

  倘若元邑侯韩普不是想着设计赚杀李褚,他何必杀了李柯后,故意派人将李柯的首级送到其族兄李褚手中?——这明显是在故意激怒李褚!

  『还真是选了一个好时机啊……元邑侯韩普。』

  张开地皱着眉头长长吐了口气。

  是实话,这位张丞相其实也是支持“铲除”元邑侯韩普的人,其中原因倒并非是因为元邑侯韩普乃是康公韩虎的堂侄,关键在于,当年得知康公韩虎被韩王然设计杀害之后,元邑侯韩普曾做出过似乎要起兵谋反为伯父报仇的举动——只是后来被秦开、马奢、司马尚、乐弈等人吓退了,才改称「迎接王驾」。

  在这种情况下,蓟城当然要设法铲除元邑侯韩普。

  只不过当时元邑侯韩普变口变得快,且后来几年也规规矩矩,蓟城这边实在找不到下手的理由——毕竟当时韩王然为了接管康公韩虎与釐侯韩武的势力,宣扬仁政,对康公韩虎一系的余众既往不咎,虽然这极大地方便了司马尚、乐成等人迅速接管了康公韩虎的旧部,但也让蓟城失去了借机根除元邑侯韩普这个隐患的机会。

  是故,蓟城才会将暴鸢的部将李褚派到宜安,处处掣肘元邑侯韩普,希望能够尽快逼反元邑侯韩普,好让蓟城这边有理由将其铲除。

  没想到,元邑侯韩普这么能忍,一直忍到当下才动手。

  在思索了一番后,张开地当即站起身来,披上袍子离开了官署,乘坐马车直奔王宫。

  他认为,这件事必须禀告韩王然。

  此时的王宫,仍旧被卫卿马括手下的卫兵围地水泄不通,目的自然是为了制造舆论,让「韩王然疑似崩殂」这件事变得愈发扑朔迷离。

  其实当初在制定这个计策时,马括曾对此有所疑虑:既然要让魏国误以为韩王然驾崩,为何不直接昭告全国呢?

  当时韩王然解释道,魏王赵润善于诡谋,必定是明察人心、生性多疑之辈,倘若他们做得过于直白,赵润必定不信;反过来说,他韩国越是遮遮掩掩,仿佛要掩盖这件事,才会让赵润中计。

  正因为如此,如今整个蓟城都在私底下谈论「君主驾崩」之事,但偏偏朝廷却矢口否认、竭力掩饰,信誓旦旦地表示韩王然只是受了些风寒小疾,正在修养。

  在这招虚虚实实之下,别说城内青鸦众等魏国奸细吃不准韩王然究竟死了没有,就算是睿智如魏王赵润,也无法判断,只能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进宫之后,张开地先找到了卫卿马括,随后在马括的带领下,来到了宫内深处的一座宫殿。

  当张开地迈步走入那座宫殿时,韩王然正披着衣衫,靠躺在卧榻上,由他口述,叫在旁的内侍替他执笔,记载一条条他准备日后尝试推行的政令。

  不可否认韩王然确实正在调养身体,但就跟先代君主韩王简一样,他实在无法放下国事,哪怕国事如今大半已移交给丞相张开地与治粟内吏韩奎,他依旧无法闲下心来歇养,满脑子都在思考如何使国家变得富强。

  也正因为如此,纵使他歇养了几个月,身体状况还是未能得到改善。

  对此,宫内的老宫医几次苦口婆心地劝说,但只可惜,韩王然终究无法放下执念——这是一位注定操劳一生的君主,就跟当年的韩王简一样。

  “大王。”

  丞相张开地的轻声呼唤,打断了卧榻上韩王然的思绪,他睁开眼睛,疑惑地看了一眼前者,似乎在纳闷,这位张丞相为何突然前来求见。

  见此,张开地遂取出了司马弢的那封书信,躬身递给韩王然。

  “下曲阳,司马弢?”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