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第六十一章

  空中呼啸的火箭纷纷被浇灭, 但弩矢和硕大的石块仍在不知疲倦地砸下来,教人无从辨别逃亡的方向。刺史麾下的将士接二连三地被刺穿胸腹, 倒在一旁。大将军忽见刀光一闪, 一个人影快步冲到他面前。

  他知道他躲不过去了。

  滚热的液体从脖颈中喷涌而出,和着雨水一起洗刷他破旧的战甲。一阵并不太长的剧痛过后, 他就什么也感觉不到了。意识的零星余辉像清晨的最后一丝星芒,俯瞰着他缓缓滑下马背的躯体。

  这一刻,他心下轻盈, 注视自己的目光也是空如明镜的。

  接着他看到一条河横亘在眼前,只要渡去彼岸,他便要了结这一生了。

  这条河十分眼熟。

  他想起来,年轻时曾差点溺死在里面。

  那是父皇在世的最后一年里, 宫中风波诡谲,让人不得安宁。

  父皇沉疴染身, 却依然只肯见自己。他从来都是父皇最偏疼的皇子, 十四岁便封了建康王,把天子脚下帝都拿来当封号,荣宠无人能及。然而是说的,建康王类祖皇帝?何等的褒奖之辞!他自己确也不辜负这虚名, 直到父皇薨逝,一纸遗诏却让他瞬间坠至深渊!

  一遏世家,二防外族, 言简意赅的推心置腹, 是父皇病重时给他最后的只言片语。而龙位上坐着的俨然是他最平淡无奇庸常苍白的兄长, 阮正通拿着遗诏只凭一个嫡长子的名目便断他所有后路。

  嫡长子,一个让人无话可驳的名目。

  因果早种,他始终不能释怀,整个人被一股无从言明的戾气包裹。嘉平十年后,关于遗诏的流言忽四处流窜。阮正通是大儒,是帝师,他花了整整二十年才等到一个完美契机,借修书私宅二事大做文章,彼时他羽翼丰满,胸腔里的愤懑一泄而出,三族膏血也洗不清他心底仇恨。

  可时至此刻,那纸流言中的诏书他也不曾一睹真身,父皇病中的嗓音依然印在心头不曾褪去,而那些真实的意图,他怕是此生都再也无望了……

  或许,这依然是天意?如同大行皇帝遗诏广而告之的那一刻,他孤立无援到极点。

  急骤的雨点化作长鞭,扼住他的咽喉。失去意识之前片刻,他想起曾经听巫师说,人在濒死的一瞬会重新经历自己的一生。当初觉得不可思议,此时才知并非虚言。

  他竟败于一个年轻人之手,终究没能渡到彼岸。

  城墙上英奴任由利箭般的雨点射在脸上,大将军的大好头颅闪着狞笑,被洞穿的那一刻,仍是往昔模样,支撑在天地之间,雨下得滂沱,他看不清大将军目光的最终落点。

  脑海中是十七年前,他第一次见皇叔在梅树下温酒,清雅名士的做派。

  他恨恨地俯瞰着那具千疮百孔的身体,那双嗜血的眼睛,终于凋亡,他已然忘记了这些时日来的恐惧,全神贯注于身体里被深压的恨意,它喷薄而出,几乎把整个人淹没。

  这具身子,该去祭先皇,四周草木拥血消融,必郁郁葱葱。

  凤凰三年正月,大将军兵败身死。

  初七政变,月底便攻下江州,不过数月,换了天地。

  成去非迁尚书令,诛权臣,迎天子,文武百官人事升降,一切皆秩序井然。权臣身死,却只是一个开端。很快,太极殿廷臣议事,大将军谋逆一案成为眼下最紧要一事,殿上杀意四伏,新一轮的清洗迫在眉睫。

  廷尉署负责案件,理所当然,可谁来总理辅助,人选还未定夺。

  东堂中,英奴看着立在下头的成去非,仍难忘当日他率百官匍匐于司马门外迎接自己时的场景,那情形,让人心底辗转凄楚的烫意。他是真有一刹的泪,险些溢出眼眶,山呼海啸的叩拜声,第一次让人觉得带着几分温度。

  而最后一次探望太傅时,成去非所言,诚不欺君。

  “今上,”成去非见他有些走神,轻声提醒,“除却许侃,益徐等几位都督,您也应当一并赏赐。”

  英奴很快明白成去非的意思,可面上还是陡然沉下来:“这些首鼠两端的臣子,他们也配?”

  这话里难免有置气的意思,成去非便垂目耐心解释道:“世人皆知今上接下来,势必要重处逆贼以及从党,难免人心惶惶,大将军这些年,权势熏天,有太多人的人都与其有瓜葛,这其中,倒不全是出于真心结党,不过附和谄媚。”

  说到这,英奴瞬间想起了韩伊,一时齿冷,又有难言的隐痛,此刻皆化作嘴角一抹冷笑:

  “是啊,历朝历代,这样的人物可指鹿为马,可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有几个敢站出来的?百官皆一肚子的圣贤书,哪个不知道礼义廉耻?哪个不知道君臣大义?可事情临到眼前,一个个除了自保,自保,还是自保!都说天子是孤家寡人,只道天子是手握皇权谁也不肯信,可又有谁知道,天子想有所依靠,又能去依靠哪一个?!”

  尾音猛然挑起来,在偌大的东堂中颇有几分刺耳,成去非默了片刻,很快窸窸窣窣敛衣跪了下去:“臣等让今上受委屈了,望今上赎臣其罪。”

  这一番直抒胸臆,一半真心,一半有意为之,英奴瞥了一眼成去非,晾了他半日,才徐徐吐气,带些幽幽之意:

  “朕语气重了些,你也不要往心里去,你刚才所谏,朕焉能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