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 临走之前,安夫人拉着她叮嘱道“你怀不上孩子,也不要着急,这不是一时半会儿的事。更不要因为这个就自觉矮了一头,在你婆母跟前做低伏小。说句不客气的,是谁的问题还不一定。不要受了委屈,可明白了”

  “嗯,我明白的。”于寒舟看向安夫人,眼神澄澈,“我不是受委屈的人,母亲别担心。”

  安夫人不禁又想起人人皆知的侯夫人有个好儿媳的事。她头痛得很,摆摆手道“好了好了,回去吧。”

  于寒舟便回了侯府。

  快过年了,书客们催得愈发狠了,贺文璋便闷在家里写话本。

  主要是这半年里,因着两人在外玩,只出了两册。这个速度,跟以前比远远不及,大家便催得狠。

  贺文璋赶出来一册,校正过一遍,便使人送去印。

  新书出来后,骂声消停了几日。但是没过多久,一些书客又开始骂起来

  “他肯写书,是因着这些商家吧”

  “比上回还多了一家,这回提了三家的招牌”

  “他怎么变成这样满身铜臭味儿”

  一些闲极无聊的人在茶馆中,在棋社中,在诸多消遣的地方议论。说长青公子毫无文人风骨,满身铜臭味,写故事拖拖拉拉,愚弄大众,骗钱等等。

  原本他们说也就罢了,这回却是巧了,跟一群“常青公子”的追随者打了起来

  起因是“常青公子”的追随者,听不得别人提这两个字,总觉得玷污了“常青公子”的清名。

  这半年来,常青书局越建越大,能够容纳的人更多了。且贺文璋舍得花银子,使人买回来不少珍本,有的甚至是孤本,摆放在常青书局里,人人都可以翻阅。

  诸多家中贫困,得他救济的读书人很感激他,那些家中富裕,每个月花五两银子买座费的人也觉得他做的是慈善的事,都对他维护得很。

  他们旁敲侧击,打听常青书局背后的人,陈管事口风紧得很,一个字都不说。只是称呼时,却不称“东家”,而总是说“我们公子”如何如何。因此,众人便知道常青书局的背后是常青公子。

  偏偏还有个写话本的长青公子,整日被人挂在口头上骂,他们听得很不顺耳,就跟对方说“这样浑身铜臭味的人,也配叫长青二字趁早给他改个名字,叫短绿罢了”

  “或者你们便称那个写话本的,别口口声声长青公子,没得玷污这两字”

  这下就惹着了众人。

  好歹也是他们花了银钱支持的人,他们骂就骂了,怎么容许别人如此侮辱

  遂说长青公子很有才华,文笔好,故事好,现在写的机甲少年更是富有想象力,故事波澜壮阔,好看得很

  换来的是对方的嗤之以鼻“尽赚些昧良心的钱,侮辱读书人的名声”

  “赚那么多银钱,也没见做什么好事”

  “俗不可耐”

  双方越吵越厉害,最终动起手来,还有两人负了轻伤。

  经此一事,众人对长青公子愈发不满了,提及他时,骂得更厉害了“害老子输了阵仗”

  这事影响得不仅仅是读书人之间。因着常青书局的名声越来越广,渐渐皇上都有所耳闻。调查出来真相后,皇上挑了挑眉,一脸的兴味。

  而诸多支持过长青公子的夫人们,因他被骂得厉害,渐渐也觉得失了颜面。再看见侯夫人时,就没什么好声色。

  如果不是她,她们也不会掉坑

  侯夫人挨了一通白眼,也不往心里去,只回家后叫过儿媳,问道“还要瞒到什么时候”

  “我问问璋哥。”于寒舟说道。

  贺文璋也知道了此事,没多思虑,他便点头道“是时候了。”

  长青的名声够响了,常青的名声也打开了,便可以合二为一了。

  他叫来陈管事和小陈管事,吩咐一番,两人都很兴奋“是,大爷”

  暗中运作去了。

  因着长青公子被骂得狠,小陈管事常常被人盯。他从前都是谨遵嘱咐,不让人跟到踪迹。这回有了贺文璋的吩咐,就“不小心”露了一点行迹,被跟上了。

  得知长青公子居然是侯府的公子,跟踪者震惊到失声

  原以为长青公子是满身铜臭味的俗人可是,你能说侯府公子满身铜臭味吗

  人家是真不在乎银子

  在话本中提及某些店铺的招牌,估计就是真心欣赏,才顺口一提

  没等这个消息掀起波澜,更使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

  小陈管事和陈管事在某个胡同里会面,两人有说有笑,居然是认识的

  说起话来,一口一个“咱们公子”

  作者有话要说安二哥撸袖子我的刀呢

  一秒记住造化图小说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