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第 69 章

年的冬天马上迎来的就是影响后世好几年的恢复高考。

  杨小叶听说,当年的高考可是参加了五百多万人。

  虽然录取的人数不足三十万。

  但是这却抵挡不了大家参加高考的热情。

  尤其是这一届高考不限制年龄,任何人都能参加考试。

  还发生了父子和儿子一起参加考试的现象。

  人数的多代表的就是金钱的的好,每个人给你一块钱,你就发了。

  人数基数大,就算是利润少,也是非常可观的。

  再说了,一直以来,医疗和教育都是大家最舍得,也最不能舍弃花钱的地方。

  有些人就算减衣缩食也要买书看病。

  所以,如果能在高考学子这批人中赚钱。

  那岂不是一个大头。

  杨小叶突然有了目标。

  对于高考她其实并不想参加。

  高考是大家的希望,是那些下乡青年回城的唯一机会。

  可是对于她来说却不是。

  只要恢复返城了,她就能立刻离开。

  其实现在她想走也可以,只是她不愿意而已。

  对于那些只是凭着这一个唯一希望的人来说,杨小叶真的处境太好了。

  而且先不说参加高考能不能考的上。

  就算是考上了,出来不还是要和大家一起赚钱。

  杨小叶对于分配没什么兴趣。

  对于学习更没有。

  如果让她选,她宁愿去下海赚钱。

  她是穿越过来的,如果只是顶着一个现代的脑子去和大家挤高考的位置,还不如用现代的头脑多去找机会赚钱。

  杨小叶心里决定好了。

  她打算就靠着这次高考,来赚自己的第一桶金。

  第一年高考并不难,但是对于那些早早的放弃书本的知青来说,重新开始学习是非常难的。

  尤其是经历了十年没有学习的日子。

  书本要不是被烧火了,就是不知道丢到哪里去了。

  杨小叶记得,当恢复高考的通知下达的时候。

  书本便是大家最紧要的东西。

  很多人因为买不到书本,才没办法学习,参加考试的。

  她记得一个报纸上曾经报道过。

  当年的书店门口排满了人,更是出现连夜排队抢购的景象,印刷厂一直不停赶工,可仍然是供不应求。

  而这本供不应求的书,就是数理化丛书。

  杨小叶觉得,如果自己可以提前准备好一大批量的书,那么到时候,岂不是有多少就能卖出去多少。

  而且不光是数理化。

  还有文史政,还有语文,政治。

  可以印刷的书本简直是太多了。

  杨小叶对于这件事反复的思考了几遍。

  觉得可行。

  如今对于书本的要求不高,而且大多处印刷厂印的都不是书本。

  每天的工作量并不是很多。

  现在五月末,杨小叶觉得中央下发通知的时间是九月,而传到全国各地也还需要一段时间。

  考试的时间是在十二月。

  只要自己找到一个靠谱的印刷厂,在九月之前陆陆续续的印刷到货就可以。

  而到了九月,只要中央一下达文件。

  她这边立刻就可以放出消息。

  顺带还可以传播到全国各地。

  她记得当年大家伙儿买不到书,都是托人在沪市买。

  一个人手里至少五六本。

  都是邮寄给各地的朋友的。

  所以她不单单是要做整个青山县的生意。

  县里,省城,乃至全国。

  她都可以做。

  杨小叶打定好注意。

  她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要找到高考需要用的书。

  还有一个靠谱的印刷厂。

  书的话好办。

  她打算去废品厂翻一翻,实在翻不到的就再托杨国耀在县城帮她找一找。

  理由她都想好了,就说自己要学习。

  只是这个靠谱的印刷厂就有点难找了。

  不用太大,因为她不需要立刻拿货。

  可是也不能太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