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一见钟情

  “噢,原来是完颜将军。”定哥早有耳闻,知道他是国论勃极烈的二公子,也知道他是当今皇上的堂弟。他一直跟随梁王完颜兀术讨伐宋国。伐宋,那时在大金国是人人都羡慕一件大事,闺中女儿都很崇拜伐宋的英雄。定哥对此更是十分向往,她问道:“听说将军随梁王伐宋,把康王赵构撵入海岛,此事可是真的?”

  完颜亮道:“这还有假?我们渡过长江,想从建康进入杭州,不想赵构渡海跑了,很可惜没追上他,不然,宋国就灭了,整个中国就姓完颜了。”完颜亮怕定哥遗憾,又充满自信地补充道,“不过,这也是早晚的事儿。”

  定哥敬佩地说:“你们可立了大功啦!”

  “都是梁王用兵有方,在下只是一随从而已。”完颜亮说得轻飘飘,可眉宇间却透露出几分得意。他从小就习文练武,既有马上功夫,又懂得汉人文化礼仪,使他英武中带几分儒雅,儒雅中又有几分英武。今天他一身戎装,头上雉尾高挑,足下乌靴生辉,腰间挂一把鸡舌木柄牌刀,漆黑锃亮,在满街红光绿影的映衬下,更显得雄姿英发,定哥顿生几分爱意。

  完颜亮刚从中原回上京,戎装未卸,就带着家奴药师奴出来看花灯,不想遇见定哥。想起当年在草原上相会的那一幕,完颜亮就抑制不住心里的激动,再看眼前的唐括定哥比起当年那个小女孩儿来,更加妩媚,更加风流,一身雪白的青鼠皮大袄子,配一顶雪白的羔皮帽子,在灯光月影下,亭亭玉立,完全不似女真人的细眉秀眼、樱桃小口和粉嫩的脸蛋,更是分外动人。完颜亮看在眼里,爱在心头。

  完颜亮问:“大老远的,你怎么一个人跑出来逛灯?”

  定哥答道:“不是一个人,还有我妹妹,还有家奴孙梅……都被我甩在后边了。”

  “你妹妹?和你是一对双儿吧?”

  “你好像对我们家的人都很熟悉。”

  “当年唐括老爷收宋国宫女为二房,又生了双胞胎,这事可轰动了京师。”

  其实,当年宋国女俘的命运都很凄惨,大部分为奴、为娼,嫁给女真人做妾的也不鲜见,不足为奇,怎能轰动京师?定哥的身世,完颜亮是听京城宗室贵族子弟说的,为了讨好定哥,他故意夸大其辞。然而,这也算不得怎么光彩的事儿,被人当面提起难免有些尴尬,定哥脸微微一红,羞赧地低下头说:“让你们见笑了。”

  完颜亮只顾自己高兴了,丝毫没理会定哥的心情,依然兴高采烈地说:“这是件奇事,喜事,人人都羡慕呢,怎敢见笑?”

  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了,定哥脸色不悦,完颜亮这才意识到,一不小心,说错了话,心里好生懊恼,见定哥要走,有些发急,一把扯住她的衣袖,“唐括小姐……”

  定哥回头问:“还有事儿吗?”

  完颜亮涨红了脸,嗫嚅道:“在下,在下……”

  看他那窘样,定哥心里笑了:“将军有话直说无妨。”

  完颜亮这才把话说顺溜了:“方才失言了……”他诚诚恳恳地道了歉,见定哥脸上漾出笑容,又得寸进尺的说,“在下有个请求,不知小姐可否应允?”

  “什么请求?你说吧。”

  虽觉唐突,却又不愿错过机会,完颜亮壮了壮胆子说:“在下可不可以陪小姐观灯?”一边说,还一边小心地观察定哥的神色,生怕她再生恼意。

  定哥虽说有些烈性,那也分对谁,不管怎么说,今天也是完颜亮替她解了围,而且,而且,他又是那样的一个英气夺人而又风度翩翩的少年将军……虽说被侵犯隐私,有点儿难为情,但对完颜亮的好感还是占了上风,她点点头答应了。

  这时贵儿喘嘘嘘地跑来:“小姐,小姐!你叫我好找。”

  定哥不高兴地说:“找我干什么?你看你的灯得了。”她小声吩咐贵儿,叫她在后边跟着,别吱声。

  完颜亮一边陪定哥看灯,一边给她讲灯节的故事:“这灯节的风俗也是打南边传过来的。早年,咱们女真人没有文字,也不知怎样纪年,仅以草青一次为一岁,也不知有灯节这回事儿。太宗爷坐殿时,有个中华僧人被掠到上京。灯节这天,他就按南边的习俗,用长竿挑着一个灯球,走到大街上,以此取乐。太宗爷在宫中见街上有一个火球在流动,大吃一惊,忙问左右,那是什么星邪?左右回答,是一个中华僧人挑灯为戏。不对,太宗爷说,前几天有几个南人谋反,被砍了头,这僧人一定是他们的同伙,是以灯为号,聚众造反。来人,把他抓起来,杀了!”

  “怎么,杀了?” 定哥十分惊讶。

  “真杀了?”贵儿也有些不信。

  完颜亮说:“可不是吗。过了好多年,都元帅粘没喝南伐,在燕京赶上了上元灯会,才知道有灯节这么回事,便带了几盏灯回来,第二年上元日,命人挂出。从此以后,上京的灯会就兴起来了。”

  定哥说:“现在,我们这儿的灯会也很好看。”

  “是呀,灯会是不比南边差多少,可是风景就不大如南边了。”完颜亮为了讨好定哥,故意卖弄才学,“你知道这么一首诗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就是大诗人东坡居士笔下的临安美景。”

  “临安?”

  “就是杭州啊。你没听人说吗?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啊!宋主赵构跑到杭州后,就把它改叫临安了。”

&em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