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184

密的保管制度,将领们并没有多少私藏。

  赵佑熙道:“还能是哪儿?我赏的他们总不好再送给你,自然是去城里的店铺买的。”

  俞宛秋的语调有些讶异:“昨天从街上走过,现除了做鲜货生意的,大部分店铺都开着,货架上的东西还不少呢,”

  赵佑熙取笑她:“枉你在北方住了六年,这都不知道。北方不比南方,冬天冷,路也不好走,只要是能存放的,一般的店家都会在冬至前把货进齐,够卖到明年春上。不然像这种冰天雪地的日子,怎么进货?对于他们,封不封城根本没影响。”

  俞宛秋为自己辩解:“我是在北方住了六年,可出府不足六次,哪会知道这些?”

  赵佑熙点点头:“也是,有几次还是我带出去的。”

  “得了,明明是你劫持,我哪次不是被迫?”

  “本太子看中的人,偷也好,抢也罢,总之就是要弄到手。”

  说说笑笑中,一上午就过去了。

  午时的梆子敲过,俞宛秋看着窗外道:“牟先生来了。”

  赵佑熙忙迎了出去,茗香过来问要不要传膳,俞宛秋轻轻摇头。

  明知她今天生日,牟翊等不及吃过午饭就来找人,说明事态比较紧急。

  果然。赵佑熙只交代了一句:“你先吃,我跟牟先生去北门有点事。”

  俞宛秋马上想到:“梁军打到北门了?”

  “不是,你别多想,安心吃饭,吃了再睡个午觉,天气冷,你别出去。”

  “我……”俞宛秋还要说什么,跟她对话的人已经不见了。

  俞宛秋追到门外吩咐:“长生,你跟去看看,有什么异常情况立即回报。”

  没多久,戚长生匆匆跑来告诉她,北门开了,城里的人疯了一样向外涌。

  北门外只有一条山路,直通山上的古庙,本来是给香客们进山拜佛用的。庙的那一面也有下山的路,山路盘旋曲折,要全程走完,得一天才行。

  这样的天气走山路是很危险的,掉下去不摔死也会摔残,城里的居民为什么要不顾性命地往外跑?

  心里着急,俞宛秋穿上大氅准备出门,却被戚长生拦住了,躬身道:“太子殿下让您待在屋里等他,今天哪儿也不要去。”

  “为什么?外面出什么事了?”

  “殿下说,一点小事,他会处理好的,让您不要着急。”

  她想硬闯,从大堂到门外立刻跪了满地的护卫。

  就在这时,南门外传来几声巨响。

  俞宛秋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是:糟了,南门被炮弹轰开了。

  不是她没常识,实在是那几声听起来很像炮声。

  不管是什么声音,南门遭到猛烈攻击是事实。

  俞宛秋脸上血色尽失,北门事件和南门被袭如果是梁军有预谋的系列行动,衢州城岂不是危在旦夕?

  【文字版】 第二百五十三章 准备撤离

  第二百五十三章 准备撤离

  巨响声不断传来,外面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俞宛秋的性格,一向是遇强则强,场面越乱越镇定。当即静下心神,侧耳倾听,曾经在影视中看到过的各种战争场景飞掠过,她很容易就锁定了其中的一幅,然后问:“外面的军队是不是在推着大圆木撞门?”

  戚长生垂回道:“是。”

  她皱眉追问:“夹杂在里面的爆炸声又是什么呢?把很多鞭炮捆在一起扔进来?”

  茗香在身后嘀咕:“那么高的墙,怎么扔得进来。”

  所以,梁国不只有类似炸药包之类的秘密武器,还使用了抛石机?

  这个领悟让俞宛秋既惊且惧。一旦在冷兵器对垒中加入了火器、炸药等热能打击系统,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就会生显著变化。赵队本就没有胜算了,若是敌方还掌握了如此利害的武器,赵军必败无疑。

  她的夫君武艺群,以前她相信,无论结局如何,他起码能保得自身安全,所以她“有恃无恐”。可现在,她连这点自信都失去了,赵佑熙武功再高,终究是血肉之躯。

  穿越到异世的最初几年,为了尽快融入这个时代,她翻阅了沈府藏书楼中几乎所有具实用价值的文献,比如《兵史通略》,《历代兵器考》。因为沈府重文轻武,这些书都放在最不显眼的位置生虫霉,书页多有不全,但她还是能肯定,里面没有诸如“火药”、“火球”、“火箭”、“火蒺藜”等字眼。

  也就是说,这个会出爆炸声的玩意儿,是梁军最近才捣鼓出来的新式武器。

  火药是唐朝明的,明者乃是道家的术士,他们的本意是炼制长生不老的丹药,谁知误打误撞,用木炭、硫磺和硝石制成了“黑火药”。黑火药在唐朝时主要用在杂技表演,以及木偶戏中的烟火特技。

  火药于北宋初期投入战争,用于制作火箭,制作方法是在箭杆前端缚上火药筒,利用火药燃烧向后喷出气体的反作用力把箭簇射出去。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