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故园(五)

面进行索赔。您也说过,孟加拉湾诸国实力弱小得很,大明伸一根小指头就可以像捻蚂蚁一样捻死他们”!

  帖木儿点点头,对罗恩的分析表示赞同。转而征询四子沙哈鲁意见,“你呢,沙哈鲁,你怎么认为”。

  “他们肯定会相信,因为他们头脑简单得很,真主没赐给他们同样的智慧”,沙哈鲁笑着回答,帖木儿戎马半生。哪个对手没被他骗过。他说要欺骗谁,被欺骗那个家伙肯定上当,这次当然也不会例外。和土耳其人的战争就是凭借这种手段而获取的胜利,双方决战之机,帖木儿的阵上突然出现了被土耳其帝国征服的各贵族,大声呼唤他们的臣民向帖木儿效忠。结果土耳其人不战自溃,连国王都被帖木儿抓住。

  “不要低估对手的智慧。否则你将自食其果”,帖木儿对这个拍马屁的答案并不满意,沉声叮嘱了一句,将头转向长孙。四子沙哈鲁英勇且聪明。最大缺点就是傲慢,否则将是帝国合适的继承人选。

  “我认为大明朝皇帝和文官会相信,因为他们向来只在乎皇帝的威仪。不在乎百姓的死活。但他们那里的几个名将不会相信,但是他们不信也没办法,因为他们那里文官说得算,何况自欺欺人的谎言向来比实话让人爱听”!皮儿。阿黑麻迎着帖木儿期待的目光,说出他想要的答案。

  帖木儿满意点点头,对孙儿睿智表示鼓励:“说得对,这才是为将之道。了解你对手,了解他所有的长处和短处,然后你才能找到他的破绽。大明朝不是没有能人,只可惜他们识人和用人的方法有问题。你们知道明春我们东进,挡在面前的主要对手都是谁吗”?

  “我知道”,沙哈鲁在父亲面前不愿意被侄子比下去,抢先回答:“海上我们要面对的英雄叫振,他指挥着一只庞大的舰队。刚才父亲提到那个云飞。邵和风随。叶也可能会给我们捣乱。而陆上,我们第一个要面对的英雄姓蓝,他一生经历过四十三场战争。第二个英雄是燕王,他指挥军队。。。。。。”。

  一个一个的大明将领被沙哈鲁如数家珍一样背诵出来,听得罗恩伯爵目瞪口呆。这就是帖木儿帝国的真正实力,他们情报工作无孔不入,他们像豺狼了解猎物一样了解自己的对手。有这样一个对手对任何国家而言都是一场噩梦。他仿佛看到了东方那个国家,无数城市顷刻间毁于战火,就像河中区与穆斯林世界曾经辉煌过的所有城市一样,顷刻间成为废墟,成为遗迹。

  “依孙儿之见,中国还有一个我们不得不提防得敌人,他改变了整个大明”皮儿。阿黑麻笑了笑,接过叔父的话头进行补充,“他的名字叫安国。武,是一位公爵,西行来的商人口中,经常能听到关于他的传说。”

  “安国。武”?罗恩伯爵惊讶的在纸张上记下这个名字,沙哈麻与阿黑麻之间的帝国摄政继承人竞争局势非常明显,在帖木儿面前,阿黑麻敢提及这么一个自己从没听说过的人,肯定不是为了博瘸子一笑。瘸子喜欢听人赞美,但从不轻视敌人。隐隐,罗恩觉得阿黑麻所提及的这个人,一定可以和前面沙哈麻提及的所有英雄相提并论,甚至在某方面的能力超过所有人。

  果然,听到武安国的名字,帖木儿神情瞬间一紧,沉思了半天,方赞同说道:“这个人是个真正的大英雄。我原来想和那个二十余骑起兵,将蒙古人赶出自己故国的达。徐较量一番,可惜他死得太早。这个安国。武是个好对手,特别是他制造的那些火器。那是受到真主保佑的智慧”。

  这个人肯定是个大大英雄,可以让帖木儿当作对手来尊重。罗恩伯爵在武安国的名字下重重划了一道,准备将这个人的名字写信送回祖国。随着土耳其人扩张征伐。东西方各国已经逐步连接在一起,各国之间的竞争也渐渐开始。这个世界不再是隔绝的世界,谁能在对手觉醒之前获得领先位,谁将是整个世界的主宰。

  “父亲不必担心此人,他们的英雄向来是用来给国王杀的,恐怕这个安国。武也不能摆脱自己的命运”,沙哈麻大声提醒,在侄子面前,他一定要占住先机。

  “说得对。他们的英雄是用来给国王杀的,即使他们国王不杀,我们也想办法让他杀。”帖木儿阴森森的话语让人遍体生寒。不知道是不是没有底气,他转眼间推翻了自己想和英雄一争短长的承诺,把精力转向策划一场阴谋,“让孟加拉湾诸国那些使者在送礼时一定努力称赞安国。武,摆出仰慕之态,告诉汉人的皇帝。整个穆斯林世界都在传诵安国。武的名字。”

  “对,让他们自己把手砍了,我们再用真主赐予的宝剑砍他们,父亲,我还有一条计策,可以让我们东征付出的代价更小。。。。。。”。沙哈麻在帖木儿面前终于扳回一局,得意看着自己的侄儿。说出了另一条“妙计”。

  “哈哈哈,好主意,我正打算这么做,哈哈哈。。。。。。”,宫殿中传出帖木儿祖孙三代笑声。惊起一群食腐肉的乌鸦,“刮刮”叫着向东飞去。

  “啪”!罗恩伯爵的笔第三次掉到了上。

  初夏的柔风熏醉了大江南北,处处谯歌。处处渔歌,一派太平景象。邵云飞乘着一叶扁舟,自扬州府沿运河故道向北,仿佛穿梭于梦境之中。

  直隶区其实很穷,虽然这里比起南方其他府县来已经算富庶,但若和北方那些新兴城市相比,这些天子直辖之不过仅仅能让百姓温饱而已,离从容和体面还相差很远。这点从民宅风格上就看得出,沿途各除府城外,百姓住的几乎全是茅屋和竹楼,让刚刚看过京城内遍高楼的邵云飞很不适应。沿岸偶尔亦有一两所雅致的院落从邵云飞眼前漂过,不用猜,从高高挑起灯笼上就可以看出那是致仕官员的府邸,与平头百姓无关。

  从安泰到建文,从尊崇理学到恢复周制,皇帝换了,口号换了,官员名字也换了,可底层的一切依然是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