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生命(一)
的可行性,高德勇还特地拿出了几个察合台汗国的发行的金币作为凭据。“臣行走西域各国,带的就是这种钱,样子虽然粗糙了点儿,但非常实用,一整个商队的东西买齐了也不过费千把个金元,藏在一头骆驼的峰里就行了”。
以北平和工部制造局目前掌握的金属工艺,铸造质量均匀,花纹民间难以仿冒的金属货币应该不是一件难事,至少它们不必依赖于朝廷的信誉而独立存在。武安国在灯下仔细推敲,如果一枚金币固定为十克,而一枚银币固定为五克,一枚金币兑换十枚银币,是不是更省力些?以后百姓怕商人的称不准,直接放几枚硬币在上面,是不是就可以作为标准砝码了呢?可是,这几个家伙怎么就这么热衷于让朝廷铸币,并且准备得头头是道,有问必答?联想到他们这次来京城所作所为,武安国猛然发现事情并不像表面上那么简单。
从贵金属货币改革的兴奋和为民请命的表象中回过神来,武安国发现徐志尘等人提出的这条好心的建议下面,实际上包含着商人们希望朝廷替他们承担货币贬值损失的梦想。一枚同等质量金币兑换五枚银币,实际上就是把百姓手中的银子固定在洪武十六年夏天的兑换点,五两白银兑换一两黄金的比例上。以后白银再跌价,则跌的是国库存银,与各钱庄票号的银子没有任何关系。无论徐、高二人手中还有多少贷出后没收回来的银子,年底资金回流之后,他们都可以名正言顺地把银子和官府兑换成货币,不会因为低估了白银贬值速度而赔本。
“还真不能了小瞧了这帮家伙的智慧”,武安国会心一笑,无商不奸,不知西方贵金属货币的兴起,是不是也出于同样的原因。无论如何,这个时代的变化越来越难以琢磨,越来越出乎他的意料了。
“安国,这么晚了,一个人偷偷乐什么呢”?刘凌蹑手蹑脚走进书房,轻轻地替武安国按摩肩膀。最近一段日子,丈夫鬓角上的白发又多了几根,作为妻子,如果不能替他分忧,至少要让他生活得舒适一些。
“我想起了一个贤人说的名言”,武安国把头靠在刘凌已经微微隆起的小腹上。感受着里边生命的躁动,“他说,这世上本来没有路,走得人多了,就能踩出一条路来”。
“有点道理,可这和你替皇上决定是否铸币的事情有什么关系”?刘凌有些不解地问,结婚三年了,丈夫在他眼中还是风采依然,举手投足间流露出从容与睿智。
“随便想想,有感而发罢了”,武安国没有和刘凌解释,把耳朵仅仅地帖在妻子的肚子上听里边传来的心跳。
这是他和妻子爱的结晶,一个新的生命就要诞生了。(第十三章终)
酒徒注:1、“复令各地官府计天下鳏、寡、孤、独、废者,公库发之以银”,见于明史,原文是“发之以钞”。酒徒一直以为,无论皇帝好坏,封建君主制度都充满罪恶,但是在不同时代,我们的先辈的确做了很多探索与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