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铁疙瘩

  ( 天才一秒记住 造化图小说网 (zaohuatu.com) )

  “客气啥勒,有事儿您就说,额绝不推辞。”赵老三拍着胸脯斩钉截铁的回答。

  为抗日贡献力量,绝不含糊。这觉悟就比某些人强多了。

  王德胜这才想起跟来的袁晨铭,具体怎么做,还得听行家怎么说。

  他给赵老三介绍道:“这是来我们部队的大學生袁晨铭,有文化有头脑。事情也是他提出的,一切遵从他的指导意见。”

  赵老三此时才注意到袁晨铭,卑微仰慕等种种情绪,浮上心头。一双手凌乱的不知道该往哪里放。

  实在是大學生这个名头太大了。

  村里上过几天私塾的也就那么几个,村长的孩子去县城上个小學就了不起了。

  大學生那是什么呀?

  搁在前朝,那就是举人老爷,搞不好就是个进士勒。

  今天大學生来了他们赵家庄,那可真是文曲星下凡了。

  袁晨铭见状觉得有些莫名其妙,只好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道:“赵大叔,叫我小袁就可以,指导员他们都这么叫我。”

  “小……袁。”

  “嗯。”袁晨铭答应了一声。看得出来,赵铁匠还是很紧张的。

  其实不紧张也不可能啊,和文曲星搭上话了,那可是莫大的荣耀。

  沾上文曲星的文气,他那孙儿要是读书读出点名堂来,祖坟都得冒青烟。

  要是一直这么尴尬,什么时候能做完事儿?

  王德胜出言说了几句话调剂氛围,并把事情引到正题上。

  “小袁,说说你那个打造的东西。”

  袁晨铭应了一声,拿出他的小本本来。给赵铁匠展示他的绘画图纸,并作解释。做起正事来,他也是很认真的。

  要做的是木柄手榴弹的战斗部,就是木柄最上面那个铁疙瘩。

  但别看这个铁疙瘩看上去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也是有讲究的。

  袁晨铭观察过战士们手里头的边区造手榴弹,那个铁疙瘩大体看上去是个圆球,可也不怎么平整,有的奇形怪状的。

  听有的战士说,他们刚拿到手榴弹之后,要好好的摸一摸那个铁疙瘩。

  看看有没有尖锐的地方,如果有,就一定要在石头上磨平了,不然会挂破衣服。

  那是模具没弄好的缘故。

  但其实那些也不算是太大的影响,可以克服。

  真正影响的是这玩意儿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手榴弹一炸两瓣儿,有的崩出一个角来,还有的就冒一股黑烟。

  就说吧,这怎么杀鬼子?

  当然了,在敌人反复的扫荡下,三两人的小作坊,工具材料都是凑合的弄,能造出点儿杀敌人的东西就不错了。

  要求太多就是苛求了。

  手榴弹总比大刀长矛强吧!

  了解那么多,袁晨铭只是觉得有些惋惜。他要做的东西,当然不会,也不可能向那样颠沛流离的小作坊靠齐。

  他要做,就得做点能管用的。

  怎么做?

  手榴弹的战斗部就得有所改进,那就是在制作的时候就预制破片。

  预制破片就相当于手榴弹上那一格一格的东西,就是一个让它容易破成小片的外壳,爆炸的时候能均匀飞出去,而不是被胡乱炸烂。

  只要能够做到这一点,那这手榴弹算是成了一半。要知道,手榴弹的威力主要在于爆炸后飞溅的破片杀伤。

  火药只是提供动能的。

  “额,原来是这样啊,我怎么之前没想到呢?”王德胜听了讲解后恍然大悟。

  小鬼子的香瓜手雷,可不就格嘛!

  他们缴获了不少,也没少用。都只看见这玩意儿威力大,扔到人堆里一炸能炸好几个。

  可谁也没想到,上面这些刻的方格格有那样的用。

  要是早想到了,那不就早改进了嘛!

  其实,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八路军是有能人的。

  打红军那时候就有自制手榴弹了。由苏区兵工厂制造的手榴弹,形状像佛手瓜,一头大而圆,一头小而钝。

  红军战士因为手榴弹的形状,而亲切地称其为“小甜瓜”。

  那时候的手榴弹就有预制破片了。可为什么现在的边区照又没有了呢?

  袁晨铭一开始也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想明白了。

  一来信息不流畅,山西那头知道的东西,山西这头过个十年八年都不一定知道。

  二来是因为缺乏军工人才,在兵工厂干过的人才,不可能派到基层吧,那没有意义。

  根据地许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