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六章 想当年

  殿宇之中,秦皇一言,满殿具静。

  所有的视线都集中在了赵爽身上,包括他身旁的王翦,也正以一种看热闹的表情看着。

  一众法家出身的臣子刚刚在维护赵爽,并不是因为他们认为赵爽是自己人,只是赵爽封地的问题太过复杂。若是被挑起,会掀起一大堆的问题,从而影响到如今帝国的政策推行。

  之所以复杂,是因为这既是历史遗留问题,也跟如今帝国的形势息息相关。

  秦国施行变法之后,各路封君都被压制。可压制,并不等于没有。事实上,在秦王亲政前,秦国的封君势力依旧强大。

  可从整体上,封君的势力是在无害化和边缘化的。可赵爽,近二十年来,却是逆势而行,封地不断扩大。

  而且通过一条商路,将世族的力量也吸附了过来,变成了如今的庞然大物。

  帝国目前的大政是解决山东六国的问题,除此之外,其余的问题都可以被推后。

  如果此时动赵爽,那么会引来一系列的问题。法家的朝臣虽然嘴里说的是一套,可他们并非不清楚,以王绾为首的大臣所说的赞成分封的理由是有道理的。

  地域有异,民风有殊,不可一概而论之。

  尤其是齐楚之地,尚算边远,可依旧是华夏之地。秦国的法律与制度可以直接套用过去,可是边境的蛮夷呢?

  他们会遵守秦法么?

  赵爽的封地都在边境,这其中牵扯着边境的安稳与蛮夷的治理。无论如何,那边多年来已经形成了秩序。不管这秩序在法家众人来看是好是坏,可那已经稳定了。

  如果要把蛮夷编户,纳入帝国的管理,他们会顺从么?若是处理不好,说不定便会引起动乱。

  更重要的是,秦国的世族本已经安稳了。若是此时开始对赵爽动手,会不会引来反噬?

  法家的一众朝臣虽然看不惯赵爽,但一时间也拿他没有办法。甚至,即使站在赵爽的对立面,其中理智者此时也不得不维护他。

  可即使如此,也不代表他们会看着赵爽顺眼。

  便在赵爽走了出来时,悄然间,本来的法家朝臣退了回去,留着赵爽一人与那些齐楚之地的朝臣面对面。

  可正当一众人准备看热闹的时候,却听得赵爽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哈哈哈哈!”

  赵爽的笑声持续了很长时间,最后,秦皇终于忍不住问了。

  “卿在笑什么?”

  “外臣是个粗鄙之人,也只懂得些带兵打仗的粗活。说实话,刚才一众博士说得太过深奥,外臣根本一个字也没有听懂。”

  赵高本也是看热闹的人之一,可万没有想到,赵爽会直接装傻。

  这厮也太不要脸了。

  “外臣只知道,咱们老秦人心向帝国,只要陛下一声令下,大秦的旗帜在哪,咱们就在哪!”

  这朝列之中也有许多武将,他们的特质就是听不懂一干儒士和法家之人说的话,但是对于赵爽的话,纷纷起哄起来。

  ……

  “遥想当年,先祖秦非子给周王养马,那是何等的不易与艰苦。那个时候啊,关中还很湿热,到处都是野兽和树林,这树林里还有着虫豸,那个坏境放马,又是多么危险……”

  ……

  “襄公的时候,关中都是犬戎。这些个蛮夷,凶悍不讲道理,把周王的老巢都端了。最后周王是走了,留下个烂摊子给咱们老秦人。这些犬戎不讲道理,万般无奈之下,咱们秦人也只能将这些犬戎一一都宰了,才还这关中以朗朗晴天。可这其中凶险,又有谁能了解?山东还尽是一些看笑话的,说咱们秦人与蛮夷混居在一起,不要脸面……”

  ……

  “孝公的时候,咱们老秦人被困在关中,被魏人欺负,那叫一个惨哦!他魏人仗着吴起和他麾下的武卒,占了咱们的河西。后来吴起去了楚国,魏人又怎么样,干得过咱们秦人么……”

  ……

  眼看着赵爽从秦国开国开始说起,诉说着大秦帝国的成长历程。五百多年,风雨飘摇,从早晨说到了晚上,成功的将今日的议题给带偏了。

  最为关键的是,还有一群人在旁边喝彩。赵爽说着说着,他们都开始抹泪了,隐隐的哭泣声传遍了殿宇。

  “不容易啊!真的不容易啊!现在,咱们在陛下的英明领导下,打下了天下,钱、房子、田地、女人都有了。”

  说着赵爽回过身来,指着一众法家的臣子和齐楚之地的臣子骂道。

  “多年军旅,如今太平了,咱们就不能享受享受么?咱们不就是多占了些地,多娶了几房女子,搞了几十上百个仆人,多买些车马锦衣装装门面,怎么了,过分么?你们这帮读书人,话就恁多呢?”

  “汉阳君说得好!”

  “彩!”

  ……

  赵爽的话,说出了一众关中军功老爷心里的话,让在场的一众大老粗沸腾了。

&ems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