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突变

动的眼眸,澄澈如昔,却始终不见他的倒影。

  当初她不过十二岁,尚不知情。而如今,她什么都懂,却唯独将他屏退在视线之外。

  “本宫竟不知,爱妃何罪之有?”

  即使到了如斯境地,詹景冽面容上的神色,仍是事不关已的淡漠。握着她下巴的手指不轻不重、恰到好处,精确得如同用钢尺认真勘测过,既不弄疼她,又让她无法脱离。

  章若愿垂下眼帘,覆盖住眼底飞快流逝的慌乱。再抬眸,已然平静如初。短暂的迟疑,雁过无痕。

  “臣妾是殿下的妻子,理应让殿下舒心畅意。

  殿下在韶清苑但凡有丁点儿烦忧,都是臣妾的疏漏,臣妾应担责罚。”

  当初那个张扬着自由恣意,明媚到连春光都黯然失色的小姑娘,曾几何时,便成了这般宠辱偕忘、波澜不惊。

  “呵!”詹景冽短促地笑,冷峻的脸上浮现出云开雨霁的隽永,假使掠过他嘴角那抹轻讽。

  “知书达理,恭谨淑贞,本宫的太子妃,的确堪当一国储妃,满誉天下。”

  顿了顿,复又接着说道。

  “孤心甚慰。”

  章若愿闻言,心头一紧,下意识抚上右腕那只白玉雕绞丝纹手镯,从前温润的质地,触手冰凉。

  在她面前,他从不称“孤”的,这是三年来唯一一次。

  随后,詹彻寒撩开锦袍,席地而坐,清贵优雅。扣着她的几道却分毫未变,一点一滴靠近,呼吸渐渐近在咫尺。

  “父皇近来曾透露,将为本宫挑选一名少师,爱妃可有何属意之人?”

  他朗润的嗓音放低,极为柔和,宛若情人之间的呢喃。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意,再寻不出一丝薄怒,连那身不容忽视的寒气也收敛得干干净净。

  探寻的眼神清亮又诚恳,似是当真想听听她的看法,她的意见。

  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切换的如此之快,微渺得看不出任何不自然。如果不是钳制她下颚的力道犹在,不可忽视,章若愿简直要怀疑他刚刚的不愉是自己凭空的假想了。

  这个男人竟强大如斯,可以将情绪变幻莫测、掌控自如!

  不过章若愿没时间发怵,想到詹景冽抛出的疑问,在心里飞速考量起来。

  太子幼年尚未及冠之时,昭武帝沿袭旧制,亲自为其挑选伴读。这些伴读人选范围圈定为朝廷重臣和世家权贵嫡系中聪颖好学,天赋异禀者。

  激励太子求学奋进为目的之一,更多的则是提前为储君培养以后堪负重任的亲近权臣。

  为了储君近臣的位置,上至王侯将相,下至正三品大员,不遗余力激烈角逐,最终三人脱颖而出,笑到最后。

  这三个伴读,分别是镇国公世子楚辞,护国公世子许衍,以及吏部尚书嫡长子,她嫡亲的大哥章怀豫。

  三人如同一个坚不可摧的三角架一般为太子出谋划策,构建权力网。待太子加冠后,分别升任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世人称之“东宫三少”。

  其家族也纷纷别无选择站在太子身后,唯东宫之令马首是瞻,储君之位,稳如泰山。

  只是三年前不知何故,少师楚辞忽然辞去东宫所有职务,放弃多年辛苦筹划所得。甚至不畏镇国公的强硬,毅然以卸任世子之位,从楚氏族谱除名为代价,远赴边疆。

  临走之时放言,有生之年,永不返京。

  彼时镇国公府所有的势力已全部被太子收于麾下,照理镇国公应再举荐一位嫡子顶上。可惜楚辞乃楚氏三代中最惊才绝艳之人,其父倾尽全力培养他,已耗毕生精力。

  经此事后,镇国公意志消沉,整个公俯日益颓败,不复往矣。

  太子爱才惜才,顾念与楚辞多年交情,并未立即纳贤。这一延迟,便蹉跎了三年。

  章若愿知道,少师一职不可能一直空余下去,毕竟于太子来说,少一个近臣,他手中的势力便削减几分。

  只是她没想到,太子会在今时今日,与她商讨。——这绝不正常!

  章若愿心中警铃大作,还没来得及想恰当的说辞,詹景冽已从从容容抛出弹球。

  “爱妃觉得,承阳侯府二公子卫明彰如何?”

  承阳侯府?

  天启元年,朝堂上共设公侯伯等世袭爵位,更有手握实权的阁老、尚书、大将军之流。

  仅一等国公便有镇国公、辅国公、护国公三位,凭门第,承阳侯府的门楣似乎还不够格。既然权势不足以攀附,那么使太子另眼看待的,只能是人了。

  卫明彰。

  像是故意映证心中所想,这个念头划过的一瞬,詹景冽不紧不慢开腔,惯性清冷中带有咄咄逼人的气息。

  “素闻承阳侯的二公子四书六艺无一不精,很有些才干。尤其自侯府世子围场突遭变故,摔断右腿之后,承阳侯对他可谓器重万分,俨然打算当继承人来培养了。

  本宫记得章家与卫家一向交好,关于卫明彰的人品学识,爱妃可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