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一路前行

带着他们确实不太方便。

  不但他们留下了,还把吕凌辰也留下了。

  南郡府现在是四皇子手下的人在管,于渊只要回到京城,安排那边的事,吕凌辰和顾海就能把这边的巡府大人干掉,换吕凌辰上。

  于渊只带傻妮,大小宝还有白云平几个,换成普通百姓的衣物,往京城进发。

  时间过去将近两年,大小宝的身型长高了,面貌也有所变化。

  于渊的毒也解了,再不是过去那个病病歪歪的样子。

  他与傻妮两人穿寻常的农夫农妇装,就是一对最普通的老百姓,如果说真有什么地方不一样,也就是长的过于俊美而已。

  再者京城之中,两个皇子忙着争权,于渊他们离开北盛也那么久了。

  谁会想到他们会这个时候回来。

  而且一回来就直奔京城?

  所以直到于渊入京,在第二天带着自己的大将军令牌,以及忠勇侯印章,出现在皇宫外面。

  方武百官看到他的,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前,不约而同地抬袖揉了一把自己的眼睛。

  等他们放下袖子,果真看到于渊不在了。

  所有人皆松了一口气:哎,真是眼花了,怎么会看到他出现在这里?

  然而当他们看向自己的同僚时,发现所有的人同时眼花时,神情就有些微妙了。

  而此时的于渊已经进了大殿之内。

  他在多年前,自己站的位置站定,等着北盛皇的出现。

  等文武百官入到殿内,只看到他高挺的背影,紫色的官服上绣着四足金狮。

  头上戴的翠玉官帽,帽沿处垂着丝绦流苏。

  一品武侯的官服。

  百官根本不敢靠近他,自动往后站。

  关于这位侯爷的种种传说,他们听了太多,但相较于今日见面,那些传说真的不足一提。

  今天见的这位,在他们心里,跟见鬼没什么两样。

  惧怕,恐慌,不敢相信,以及来自心底里的回避。

  于家人也很紧张。

  他们是知道于渊还活着的,但既然还活着,也有这么多年没见了。

  而且他一回来就先去朝堂,这让于父整个心都提了起来。

  于家是簪缨世家,于父亦是北盛的有名的大将,当年于渊少年成才,他有意成全儿子,便退了下来。

  没想到儿子最终却落了个这样的结局。

  这些年,于家韬光养晦,蛰伏在京城,明明知道儿子还活着,为了掩人耳目,却每年都清明寒食,都要去给他烧纸焚香。

  于父原先一直憋着一口气,一定要为儿子报仇,一定要让把害他的人找出来,以更残忍的方式弄死。

  可真正看到儿子回来,突然之间那么多年的恨就淡了。

  时过境迁,他不想再报什么仇了,也不想再让儿子涉入朝堂之争。

  尤其是知道儿子毒已经解了,他只想往后余生能安安稳稳过日子,离开这些纷争与权势。

  可于渊并未听他的,而是在回来的第二天,便入了宫。

  此时,于父在自家的院子里,手背在身后走来走去,不知道的还当他是看自己厅前看的花朵。

  可他的眼神根本就没在那些花朵上,心思更没在,全在那个冰冷的朝堂之上。

  于夫人在后宅,心里也着急。

  可她要陪着自己的儿媳妇儿。

  儿子带着音音回来的时候,是这么跟他们说的:“爹娘,这是希音,你们的儿媳妇儿,我夫人。”

  这后,整个侯府就忙的人仰马翻,为小夫妇二人收拾院子,置办家用。

  直到现在,于夫人才得了机会,来跟儿媳妇儿说话。

  她伸手握了傻妮的手,立马感觉到了她手上的薄茧,心里顿时一酸。

  儿媳妇儿这是跟着那混帐小子吃了多少苦,从南梁走到北盛,这么长时间,手上的茧子都没退下来,可见平时家里的事都是她在操持。

  于夫人本来要开口的问句,直接变成了叹句:“音音,你跟着行舟吃苦了。”

  傻妮赶紧说:“娘,没有的事,将军对我很好。”

  她这么一说,于夫人更回心疼了。

  儿媳妇儿受了这样的苦,竟然还要维护儿子,真是个心底善良的好姑娘。

  她当下就把自己带来的一支金步摇,一对玉手镯给了傻妮。

  不等她拒绝,把东西扣在她手里说:“这玉镯是当年我出嫁的时候,我母亲给我的,是块好玉,有冬暖夏凉之用,最关键是……”

  她看着傻妮的眼睛强调,“……最关键是,你戴上这镯子,以后家里的粗活都不准再做了,知道吗?”

&e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