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谢杭是锦城人, 也是民间的宝藏的忠实观众, 打从得知嘉宾靳木桐是锦城人,也在锦城海西路开了一家古董店以后,他便来了好几趟, 无意中尝到过一次“品古斋”的酸梅汤和豌豆黄以后, 他便一直念念不忘,此时正在院子里美滋滋的等着过十五分钟领小吃的。

  这时, 有一名参观者从博物馆里走了出来,正在埋头发微博。

  谢杭忍不住叫住对方“哎, 兄弟, 里面展览怎么样”

  那人点头“非常好。”

  谢杭有些心痒“怎么个好法”

  那人抬头看他一眼“昨天晚上的民间的宝藏你看了吧”

  谢杭“看了啊。”

  “那个能变成女孩的笔洗, 也在里面展出呢,而且我怀疑”

  “怀疑什么”

  “我怀疑那笔洗价值不菲, 看上去就是一副买不起的样子。”

  谢杭一听居然展出的物件里面还有昨天在故事中讲述的笔洗,立刻就忍不住了,站起身就要往门口走。

  旁边有个女生好奇问道“咦, 你不等了吗不是说等十五分钟就有小吃”

  谢杭说道“待会看完出来想吃还能买, 我得先看笔洗去。”

  女生听说有笔洗,也好奇了, 跟着他一起走到门口排号处。

  段仁接过他们的小票一看“你们这小票再等五分钟就可以领小吃了,怎么不等了呢”

  谢杭说道“到我了吗能进去了吗”

  段仁点点头“可以进去,参观时间不超过十五分钟。”

  谢杭便走进了展厅。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树立的墙,墙上写着本次展览的主题,以及“品古斋”的发展历史。

  谢杭仔细看过以后, 心中颇有些感慨,这不仅仅是“品古斋”的发展史,也代表了锦城历史文化古街海西路的发展史。

  他身为锦城人,对锦城有这么一家传承百年的古董店非常自豪。

  他迈步走进了展厅。

  这里展出的不仅有古董,还有不少锦城、海西路和“品古斋”的老照片。

  每件古董后面,也有关于这件古董的介绍以及它与“品古斋”的故事。

  谢杭没急着去看笔洗,而是一件件看过去,原来“品古斋”曾经有过这么多有趣的古董呀。

  曾经轰动景德镇的祭红瓷瓶,无意中凑齐一对的西汉陶俑兄弟,来自清朝的宫廷御膳菜谱,跟京剧杨派传人有关的瓷杯

  不经意间他走到了顾江南的这幅烟雨江南面前,谢杭抬头仰望这幅画,和电视画面中看到的一样,这幅画笔触非常细腻,又不失顾江南的潇洒肆意的风格。

  画中遥遥相对的男女,让人看了不禁感慨,不知道顾江南和覃烟雨的故事究竟是不是真的。

  这时,他低头看见了展台上的那只笔洗,瞬间惊呆了。

  昨天在节目中,他只将注意力放在烟雨江南的故事当中,没留意那笔洗究竟长什么样,没想到今天在“品古斋”的展出中竟然真的有一只笔洗跟烟雨江南放在一起

  而且,这纸笔洗瓷器也简直太美了吧

  他从来没见过这种颜色的瓷器,而且这和平时看见的瓷器质感色泽完全不同。

  它的表面有一种淡淡的光泽,不反光,甚至看上去也不是特别光滑,只是这种光泽几乎像是由内而外而发,就如玉一般。

  整件瓷器的造型也十分古朴简约,他总算明白刚才那位大哥出去以后为什么会说着笔洗看上去就一副很值钱的模样。

  他站在这只笔洗前面看了许久,直到周围有人拿着手机拍照,谢杭这才想起来,参观有十五分钟的限制,他也拿起手机拍了几张照片,离开了展厅。

  走出展厅,回到院内,此时的院子里已经有不少人在等了,他点了酸梅汤、豌豆黄、宫廷奶酪和绿豆酥,拿出了手机打开微博。

  这一看不打紧,他这才发现,品古斋的超话已经有很多人蹲守了。

  他带上了品古斋超话,把刚才拍的图片发了出去。

  他这个微博账号开通不到一年,粉丝才一百多人个人,还大多都是自己平时的朋友。

  由于朋友之间用的都是朋友圈,所以平时发微博基本也没人看。

  没想到今天这一条微博发出去以后,立刻就来了十多个评论。

  “哇,好羡慕你可以去现场”

  “看到了看到了刚才那个妹子拍的视频简直高糊,全损画质,还是你的图片漂亮”

  “啊啊啊啊,笔洗,我看到覃烟雨的那个笔洗了”

  “我的天啊,好漂亮啊看图片就已经这么漂亮了,现场一定更漂亮”

  “恕我直言,这笔洗看上去好像汝窑啊可是直觉觉得不太可能,因为刚刚去查了一下汝窑的价格,我刚才看视频就已经在怀疑了,现在看你这照片真的超级像汝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