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起来儒雅至极。
胤褆暗自着恼,索性不言了。
“老四,你如何看待?”康熙问着四子,毕竟这是他的庄子,理应他最知晓。
胤禛沉稳地说道,“儿臣当时分开两份,一份在他处,着人收成后已经以此物为食有半月余,并未出现问题。儿臣在昨日也尝试着吃食过,也无症状出现,当能作为主食。”
“好。”康熙抚掌而笑,“这样的胆识才是我的好儿子,难道你等认为我连老四都不如?”众人连道不敢。
康熙并不止于这里,还让胤禛带着他往另一处庄子过去,确认了那处地窖下果真有这般产出,欣喜之下大手一挥,接连赏赐了胤禛不少东西,晚上也便在庄上吃了方才回去。
胤禛回府的时候,月明星稀,暖春的风好了些,不再如之前那般冰凉,柔柔地撩起人的衣角,又缠绵离去。他坐在微微摇晃的轿子里,想起了刚才离开前太子那似笑非笑的神情,以及大哥黑沉的脸色,神情也越发冷硬起来。
他靠在后头闭目养神,些许情感被坚冰再次包裹起来,等胤禛重新睁开眼的时候,他又层层戴上情绪的面具,漆黑眼中看不出半点心绪,“苏培盛,去买酒。”
苏培盛不说府内美酒无数,更没说时辰已晚,只是赶紧赶忙地派人去还开门的酒铺子买酒。
过了数日的傍晚时分,胤禛回府的时候召了温凉,递给他一份折子,“皇阿玛颁发了命令,此物当能挽救不少人的性命。”只要朝廷肯下苦功夫去推广,以这等作物的特性,当是能在饥荒时期救下不少人了。
温凉接了过来,却没看,只是淡淡说道,“此乃贝勒爷的功劳。”
“这是你的功劳。”胤禛目光微垂,指尖在扶手上敲了敲,方才言道,“只是这件事上,我报了冯国相的名头。若你风头大盛,与你不是好事。”不管是温凉的喜好也好,他的谋虑也罢,都会成为人的聚焦点。更别说得了康熙兴趣的人,哪还能隐瞒下来?届时温凉的特殊喜好只会成为他的灾祸。
温凉拱手,“多谢贝勒爷。”
没想到这事,倒是胤禛帮他解决了。
温凉估算,他们约莫在午夜前便会开始转移,毕竟人数众多少说也有数百人,这样的人不可能全部直接从城门出去。毕竟他们在京城行动,肯定会有人过于放肆被人盯上,这部分要出去便是从地道出去的。
而另外一部分如同说书先生这些便会从城门光明正大的离开。
地道的人好估计,温凉估算着也大概是百人以内,再多便不好控制时间。他们分散各处从地道到此集中,然后再从此离开。
至于为什么不能从各个地方直接挖地道通往城外,其一他们没有那么多人手,其二,六面胡同下面本身曾是条暗河,在暗河消失后,内里的痕迹还是在的,轻而易举便能顺着这痕迹挖出城去,所以只能在此集合。
而这点,是温凉在书楼里翻找了半天后才找到的古籍里面发现的,他隐约记得曾经拿过本古籍回去钻研,凭着记忆把古籍找回来后,温凉就着这数千年的建筑变化一点点推算着,最后确定,在六面胡同下面的确有条这样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