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祭典1
。”
纸坊同学:“……”
他抹把脸回去问亲爹,第二天一瘸一拐的过来:“杨同学,我爹说最低两分。”
杨玉燕想了想,说:“这样,团扇扇骨不拧双股,就只用一股就行,扇面也不要全蒙上,只蒙一半,这样是不是又可以降一点了?”
纸坊同学:“……”
他真诚的说:“杨同学,你很适合做生意。”
杨玉燕:“那这价钱能不能再降点?”
最后,杨玉燕以一分钱两柄扇子的价格订了一千柄扇子。
订完扇子,她再问这位同学:“你家做灯笼吗?”
纸坊同学:“……”
她又以一分钱一的虽然还很别扭,但夹着日语和英语,勉强可以跟中国同学对话了。
看摊的同学不像杨同学那么大胆,但杨同学辛辛苦苦操办祭典,想了那么多主意,他怎么能辜负她的心血呢?
这个同学为了良心低下了头,声音也小,说:“客人可以给扇面题字,题一个五毛钱。”
加白扇子的钱就是七毛了。
日本同学中也不是人人都有闲钱,大部分会到中国来还是看在日本政府的花言巧语和补助上,所以只有一两人愿意掏钱自己题诗,剩下的都只买了白扇子扇风。
看摊的同学看那只蒙了半面纸的团扇,良心又痛了一下,这扇子都缺了一半,风不都漏出去了?
挨着扇子摊,就是卖日本糯米团子的摊了。这个是杨玉燕凭着对漫画的印象复制的,用糯米粉太贵,她指使同学们做的是红薯团子和土豆团子,一根签子上串三个,一串一毛钱。
日本同学看到这个便纷纷解囊,一人手里举着一串走了,
往前还有套圈、卖拉面的、卖糖人的、卖冰糖葫芦的、卖炒面的,等等。
杨玉燕比较心机,把卖喝的像汽水、茶、酸梅汤等全都放在后面,放前面怕客人买了水喝饱肚子就不吃东西了,前面甜的咸的吃一大堆,到渴了就有卖饮料的了,从最便宜的茶,到贵的汽水、冰糕都有。
还有卖旧书的、卖旧衣的,也有手帕、鞋垫等手工制品,香囊香包荷包也都有。
杨玉燕还把石静宜也给拉来了,说为了上帝,她特意安排了一个摊子,让石静宜可以在这里宣传上帝的福音,发发免费的十字架什么的。
毕竟,这是一个打着安慰日本同学的理由举办的秋日祭,可是跟日本太亲密的也不好,只好把上帝拉出来了,信上帝的英美法等国家四舍五入也等于来了。没有正经的神父,只好先借一借石静宜这个正牌修女的名了。
石静宜就带着施巧儿来了,两人都穿着修女服,从上到下包得一身黑,端正严肃的一看就很吓人。
不过石静宜也很缺钱,她上学时什么都学过,就画了一些圣母和圣子的画过来打算卖掉,杨玉燕亲耳听到石静宜对来买画的人说“这就是外国的送子图”
你看,这就叫入乡随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