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寄新娘[七零] 第210节

  北方没有那么多猪草,养的猪多了也吃的东西也紧缺,方赫平利用农场的有利因素,办了一个复合猪饲料厂,把用不上的一些农业废料,做成了复合猪饲料拿去卖,找他批条子拿饲料的农户也越来越多。看着猪圈里面养着肥肥胖胖摆尾巴的猪崽子,王桂花问儿媳妇:“我听说,这种猪能长到两百斤?”新抓来的小猪崽子是小白猪,跟老家养的黑猪品种不大一样,专门长肥膘。赵曼现在也是半个农大毕业的了:“听说是,这个品种是从欧洲引进的,在饲养场吃猪饲料,能够长到两百五十斤以上,但是光吃米糠跟猪草,我就不清楚了。”现在粮食产量出息大了,米糠跟麦麸也多了起来,人再穷也不至于吃这个,就可以给猪吃。另外没有猪草,用红薯叶豆叶都是一样的。猪跟牛羊一样,长出来的肉就是蛋白质,光靠吃草吃麦麸生长出来的蛋白质肯定不够多,所以要在饲料中补充豆粕棉粕。新区作为全国最大的产棉产粮基地,缺的就不是这些东西。王桂花掐指一算:“那你说说,我是找方场长拿饲料养猪划算呢,还是自己打猪草划算。”猪草养猪可是早就淘汰掉了的,而且光吃草吃麦麸的猪,压根就长不大。所以赵曼想也不想的就回答:“当然是要找方场长拿饲料了,他们农场出的饲料也不怎么赚你们钱,主要是要把农场里面用不完的饲料整合起来,顺便给员工搞点福利,方场长没在这上面花太多心思。”事实上,棉粕豆粕那些东西,要不是养猪户们用,方赫平自己也会愁这些东西的去处。到了春天开始,牧场也渐渐出来青草,从阳历五月份开始,是一年一度水草最旺盛的季节,牧区也不会向他采购豆粕跟棉粕。所以赵曼才建议秦宇,把养猪政策放开,鼓励农户们养猪,这样八大农场的猪饲料总算也有了去处。又给牧区赚了一份收入。秦宇对她也很满意,多次跟市里面打报告,想要把赵曼调到区里来。阿里汗听说了,又不免跑了几次唐城,硬是要把赵曼给留到了唐城。抓完了猪崽子又抓了十几只小鸡,小鸡还小就都养在家里面。过了二月就是三月,转眼之间就到了五一节,隔壁家周升跟薛敏敏结婚以后,关系也没有再进一层。说白了还跟当年姘居在一起的时候差不多。周升很忙,除了新区的事情还要经常往市里面跑,薛敏敏刚开始在家呆得住,后来就觉得很无聊。家属区不是没有这种整天闲在家闲得蛋疼的人,但没有一个是像她这样没有孩子的。其实薛敏敏也挺想生个孩子,如果有了孩子,她真的可以跟这些女人一样,整天呆在家里不出去。可有什么办法,每次她在周升面前提起要上班的事情,他就露出很无奈的表情出来,最后还是劝她在家里好好待着,有空就学学人家做饭,他希望自己回来能够吃到一口热饭。薛敏敏在家呆的久了,都感觉自己要生出虫子来。她没有办法,跑到学校去找孟成泽,还真让她找到了一份音乐老师的工作。反正她在军艺是学艺术的嘛,唱歌跳舞都会上那么一点,唱歌她也能教。领了这份工作,薛敏敏这才自信心强了一点。就这样到了五月中旬,天气渐渐热了起来,白天也能穿上单衣了。日头也一天比一天时间长,韩景瑜不加班的时候回到家,还能看见孩子们在院子里面玩,家家户户都点上灯的情景。韩景瑜也一天比一天更愿意多跟她在一起带上一会儿。想到这事儿,男人心里未免多了几分旖旎,面上虽说是清清冷冷的,可眼睛忍不住往她身上转。她穿着白色的的确良衬衣,外面套着一件黑色的针织小外套,身材凹凸有致。她一抬眸,韩景瑜的目光就收了起来。她又低头,男人又偷偷看她。两人跟捉迷藏一样玩了很久,赵曼把手里头的尺子搁在旁边的小桌案上面。正色问道:“你干啥一直看我,我有哪里不对劲的地方吗?”第174章从二月份开始, 牧区的绵羊开始了繁殖周期,一直忙到了四月底。为了提高成活率,赵曼可是日日夜夜都泡在牧区, 比牧民们还精心的伺候着这些小羊羔们。到了五月份,今年产的羊羔成活率, 比去年足足提高了一倍。也就是说, 去年所有人都在担心着的,一次性出了那么多山羊以后,牧区今年的收益会不会受到影响,答案是否定的。另外奶用牛的培育跟繁殖工作也在今年春天开始了,整个春天都在打各种战役, 赵曼也在草原上架起来一个帐篷,若是回不去就直接睡在牧区了。——当然, 并不是牧民们不欢迎他们的努尔古丽, 而是我们的娇气包受不了那种臭气熏天的味道。“妈妈, 妈妈。”孩子们从外面冲了进来, 当然是因为看见赵曼好容易回来一趟, 一个个的过来献宝。“我大哥可厉害了, 他跳级现在读到了四年级。”二娃进来就炫耀大哥的那些风光事儿。大娃今年才八岁!不过他的起步基础也不算很差了, 虽说在农村生活了整整七年, 生活环境也不好,韩昌君还是很用心的教育自己的孩子们。两孩子的基础本来就比一般的孩子们好,加上大娃好学, 一本红楼梦去年就啃完了,后面无聊又仔仔细细的翻看了好多遍。“这是大娃写的童话故事,您看!”二娃手里头养着一本小年期刊,里面有一篇文章, 署名是韩万燊。大娃脸上瞬间表现出来几分羞怯感。赵曼接过来一看,名字叫《小蜗牛搬家》,讲述的是小蜗牛搬家的故事,刚开始小蜗牛搬了好多东西,因为搬家搬得太慢了,等到第一批东西搬到新家,他再回去取第二批东西的时候,发现以前的东西都叫房东给扔了出来。小蜗牛决定过上旅居的生活情节跌宕起伏,而且还是个长篇连载文呢。这作文水平,可是秒杀同期的自己啊。赵曼感慨道:“以后我们大娃都成了作家了。”二娃手里头拿着两张大团结,得意洋洋的炫耀道:“可不是,杂志社还给大娃寄了稿费呢。”大娃以后也是个能自己挣钱的孩子了。孩子们围着赵曼叽叽喳喳说个不停,原来是昭昭跟乔乔来家里的时候,感慨想看童话故事,特别是乔乔,能绘声绘色的讲很多童话故事。大娃听完以后觉得不过如此,开始了他写小故事的生涯。刚开始是一些简单的故事,一百来字,后面越写越长,就写成了一个几千字的长篇连载童话故事,小蜗牛搬完家又去旅行,到现在还在跟藏族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呢。大娃写的都是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加上民族大团结的含义,融合了童话故事浅显易懂的文字,就连小孩子听了也觉得十分有趣。这个故事让薛灿灿看到了,于是决定寄给她在省城工作的杂志社的同学试试,谁知道省城的那帮子大学生一看到了就说好。现在出版的和连载的那些故事,大多数都是大人模仿小孩子的语气写的。可大娃是个真正的小孩子,写出来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