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节

示看在他顽强抗住了突厥兵的份上,会分他一杯羹。周憬琛自然表现得感激涕零,态度谦逊而受教,温顺得毫无破绽。兼之他这人长相本就温润如玉,不刻意表露时仿佛没有锋芒,更像一个不知利害的世家公子。胡勇这人有个怎么都改不掉的毛病,刚愎自用还十分以貌取人。一看周憬琛这张俊脸和弱冠的年岁,私心里就已经把他当成了好糊弄的小白脸。甚至见周憬琛如此软糊弄,心中暗道此人名不副实。周憬琛将他的鄙夷看在眼里,以接风洗城为名,邀请胡勇极其手下一批将领去东乡镇梨花巷吃酒。当日夜里,将这批人全部毒杀在温柔乡。第97章胡勇被发现暴毙乃是在三日之后,彼时尸身被发现在东乡镇与洛桑镇交界处的官道上。人被发现时,已经被野兽撕扯得残缺不全。靠着衣裳布料辨认出身份。不过盖因此人素来行事不着调,仗势欺人不在少数。被发现死状如此惨烈时,一时间竟没有人怀疑。或者说即便有人怀疑,也无一人愿声张。轮台那边收到消息已经是一个月之后,消息传递过去才派人过来查,辗转耽搁了几日日子就过去了。苏勒图对于胡勇的死十分的在意,此次派来调查之人乃是杨成烈。杨成烈算是苏勒图的左膀右臂,非要事必不会叫他出面。不过杨成烈来得不凑巧,他带人抵达李北镇城寨不到三日,恰逢突厥趁着寒冬季节反扑,卷土重来。与一个胡勇之死相比,自然是抵御外敌更重要。查案之事暂时被搁置下来,以保家卫国为先。姗姗来迟的三万兵力失去了侯勇这个原将领,群龙无首。周憬琛作为此次抗击突厥的主帅,顺理成章地取用了胡勇的调兵令。他当机立断将这三万兵力打散,又按照戍边的兵制重新整编。杨成烈本能地觉得此举不妥,但特事特办,不能一概而论。真正身历其境,杨成烈才感受到戍边将士们的艰辛。李北镇物资奇缺,环境恶劣。尤其是在这冰封千里的寒冬时节,开战条件十分艰苦。将士们除了要克服雪天车马难行的困难,面对的更为严重的问题是缺衣少食。城寨粮草严重不足,御寒的棉衣迟迟不到。眼看着城寨陷入种种困境,上面的人却只顾推诿拖延,气得杨成烈这暴脾气破口大骂。李北镇的粮草自打八月初以来就是靠着郭淮从各处调粮,以及程家等商户的支援。且不说寒冬时节大燕难,突厥人的作战条件更难。大雪天封路,突厥人横穿草原袭击大燕是背井离乡,还得随行负担沉重的辎重。天寒地冻时草原深处饿极了的野兽横行,他们难以为继。周憬琛在耐心等待了三天大雪结束才发动反攻。一日深夜,由阿玖带一支小队,深夜火烧突厥人的随行辎重。阿玖明面上没有入伍,带着他手下的那批人经营一家镖局。以跑商的名义大燕境内来去。暗地里早已投了周憬琛门下,为他做许多不能搬到台面上的事情。这次碎叶镇获救,阿玖及其手下那批人功不可没。十一月从安西都护府回来以后他便没有再出去,一直以商队滞留的名义在李北镇附近的村落住下来。阿玖手下那批人武艺了得,十二三岁便出山打猎,有丰富的寒冬打猎的经验。无论是箭术还是马术,都比一般骑兵还强。他烧掉辎重便不恋战,火速撤退。以牙还牙,没有了粮草辎重,被大雪困住的突厥人又冷又饿,只有丢盔弃甲的份。杨成烈闲不住,在一旁看着着急,自然也参与到此次战争中。而就在杨成烈追击突厥兵深入草原,轮台也发生了一桩足以引起北庭都护府局势动荡之事。苏勒图被发现死于家中小妾房中,死时浑身赤裸,双目爆凸,面容青紫,死状极为恐怖。李闻竹作为苏勒图以下最高军职的将领,在军中声望比起作为大都护的苏勒图还高。他出面第一时间稳住局势,雷厉风行地将苏勒图暴毙的消息瞒下来。火速命人封锁了大都护府,并以大都护深夜突发恶疾需要闭门静养为由,取出虎符,取而代之。与此同时,周憬琛以如今的皇帝乃弑兄杀父谋朝篡位之小人,不配为帝之名正式举旗。李闻竹这段时日也没有闲着,出其不意圈禁了林芝兰兄弟等苏勒图亲信、控制住苏勒图三千近卫,并将已经取得的北庭二十万军的虎符呈至周憬琛手中。带着整个北庭都护府二十万戍边将士彻底倒向了周憬琛。由此,周憬琛正式曝光了景王府遗孤的身份。声称手握先皇密旨,并即将拨乱反正,讨伐如今的叛党朝廷。碎叶镇虽说并非喀什的辖区,但人流窜到此地就不能不管。郭淮命人紧急建造了许多收容所,紧急向朝廷申请拨款。奈何路远水长,北庭的消息想要递到大燕皇帝的御书房经过层层筛查呈递至少需要三个月,慢的也需要一年。若是遇上不轨之事,极有可能都呈不到御书房。喀什的情况等不了那么久,郭淮只能去求见苏勒图。奈何苏勒图公务繁忙,并无耐心见他。郭淮别无他法,奔走相告,以知县之名向当地富商借粮。郭淮做事素来做事张扬,此举此行都大张旗鼓。奈何当地的富商因先前的政令对郭淮恨之入骨,自然是装聋作哑,无人吭声。且不说百姓们为此痛骂当地富商为富不仁,为郭淮奔走无果而感激涕零。叶嘉就是这时候站出来。她以校尉夫人的名义与衙门的人联手在镇上和村里开设了粥棚。一日两顿,早晚施粥。不得不说,那十来亩的红薯起了大的作用。约莫是地好,这十来亩的田竟然产量几千斤。一条藤扯出来上面零零挂挂好些个大红薯,一颗大红薯切碎能住一锅粥。再加上粟米,能养活了不少人。当然,叶嘉做这个是也并非没有私心,做好事不留名不是叶嘉的做人原则。叶嘉也并非是毫无准备地开设粥棚,命人专门寻了说书先生,大肆宣扬周家的贫困与艰苦奋斗。将周家有如今的日子经历了多少困难宣扬得人尽皆知。由苦难的衬托,才有一点起色的周家却将全部的积蓄换成了粮食,周济百姓……如此,叶嘉的所作所为才显得品德高尚和爱民如子。当然,有些话润色以后确实是有些夸张,但周家本就并非是底蕴深厚的豪富之家,起于微末也是事实,叶嘉这般说也不算骗人。毕竟如今做好事与收割民声威望并不冲突。且不说叶嘉这一番操作,创造了多少名声,引来多少爱戴。就说,如今突厥兵还没有长驱直入,是周憬琛审时度势,殚精竭虑的结果。轮台派来的援兵迟迟不到,形势却越来越遭。周憬琛只能将手下的人分成两批。一批死守李北镇,将突厥兵的主力击溃,以攻为守,主动追击,逼得突厥人不得不从各处调兵支援。拖住了他们集中火力从西进攻的步伐。又以当地百姓配合,游击战的模式性骚扰之能是。但突厥兵战力极强,兵力悬殊,抵抗已经是十分艰难。为求保险,周憬琛以杨成烈的私人印鉴从驻地调来一支骑兵,与孙玉山一起前往碎叶镇。孙玉山作为主帅,陈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