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节

。首先,监察员从哪里来?如果从零开始培养,先不说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工程,就说在培养监察员时把他们聚在一起,监察员的身份就暴露了,达不到保密的效果。对此,柯祺提出的解决方法是,把退伍老兵们利用起来。因为边境不平,安朝有强制服兵役的规定。戍边军来自天南地北。每年都有不少士兵因伤退役,他们的安置就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在这些伤兵中挑选一些人,让他们和别的伤兵一样领了抚恤金返回原籍,他们就完美地把自己监察员身份藏住了。因不需要另外找人手,金钱的投入也降低了。不过,安朝的伤兵、老兵福利并不是很好,虽然这已经比前朝好了很多。这里暂且不提。其次,传递消息的途径是什么?想要构建一个能贯通全国的消息传递网,这是需要把真金白银往里面填的。即便开瑞帝不差钱,叫他真拿出这么一大笔钱来,他也得肉疼。对此,柯祺提出的解决方案是,把各地的驿站利用起来。别以为快递物流是现代人的专属,其实古代也存在着物流现象。用柯祺穿越前那个时空中的历史举例,唐玄宗时期,全国约有一千六百多家驿站,共两万多人从事驿传工作。安朝自然也有驿站。这种驿站是官方所设,主要为皇家、达官贵人们服务,能使得全国各地的农副产品集中向京城和中心城市流动。除此以外,物流业还要承担粮食的储存和转运工作,各地在此基础上设有仓储,能满足赈灾等需求。另外,在战争时期,驿站还承担后勤物资的转运工作。值得一提的是,《秋林文报》能在全国各地发行,也是因为报纸方已经选择和驿站合作了。各地的驿站每个月都能收到提前印出来的报纸,这报纸和朝廷的文书放在一起。报纸就在驿站进行售卖。如果把这些驿站利用起来,那么民间监察机构的消息传递网就不需要从零开始建立了。不仅不花钱,柯祺还针对驿站提出了一些能够赚钱的改革方案。现有的驿站是不赚钱的,国库每年要拨出一些银子用以维系驿站的运转。老百姓们几乎不用驿站寄东西。这一个是因为驿站确实不接地气。另一个则是因为此时的人安土重迁,靠土地吃饭的老百姓们几乎不出远门,一家人始终生活在一起,嫁娶也都在邻近几个村子内,他们没有那么多信要寄。并且此时的百姓习惯了自给自足,除了食盐等要买,需要买的东西很少,各地民用物资的运送不频繁。民间的物流业主要是靠各类镖局和商行的私人物流撑着。靠驿站赚钱?这就好比是有人想要卖鞋,结果他到了某地后却发现当地人从不穿鞋子,于是他难过得哭了起来。然而,柯祺却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把所有不穿鞋的人忽悠来买鞋,他就赚大发了!“皇上,我们可以在《秋林文报》上增设一个‘远购’版块。”柯祺想要在古代开淘宝。现代淘宝业发达,商品能很快送到用户手里。古代肯定做不到这样,不如每个月统一送一次。打个比方,二月的《秋林文报》远购版块中罗列了各种商品的价格,人们可以按此选择自己要的商品。他们先交付一定的押金,由专人将他们要买的东西记录下来。等到三月时,驿站把东西统一送过来,同时再把四月远购价位表送过来。这样一来,驿站肯定是能赚钱的。以一个镇子(包括底下的众多村子)为一个单位,驿站只需要把东西送到镇子上就好,然后专人再按照记录一一发放给民众。压力即是动力啊!等到天边绽开一线天光,柯祺的折子也写好了。墨迹干了后,柯祺合上折子,用手摩挲着折子丝绸质地的封皮。因心中有事而一夜未眠,他眼下青灰,整个人瞧上去分外疲惫,但他的眼神却很亮。在这一刻,柯祺心里的想法和谢纯英心里的想法是一样的。针对谢瑾华的身世疑点,要么就把他严严实实地藏起来,那么就为他挡掉所有的风刀霜剑。藏已经是藏不住的了。柯祺希望谢瑾华什么都不知道,他希望谢瑾华这一生能有三五知己,能有为之努力的事业,能被他人所爱也有他爱的人。谢纯英为之努力的事,现在已经被柯祺主动接手了。柯祺一直是个有野心的人。野心勃勃听上去不像是一个好词语。有人野心勃勃,他们对权势的渴望高于一切,高于亲人,高于爱情,高于友情。但柯祺的这份野心中却始终带着对家人的爱护之心。这其实并不矛盾。柯祺希望自己能创造出一个无形的结界。结界以内,只有春暖,只有花开。第一百五十七章“民间监察机构?”开瑞帝略有疑惑地看着柯祺。御书房里并没有留任何人伺候, 太监宫女们都退了干净。这屋子里只有皇上和柯祺两人。柯祺严肃地说:“家兄遭此大劫,是因为那所谓的青莲教太过猖狂。臣不由有了一个想法, 若青莲教刚有些苗头时,就有人发现不对, 在源头上将这股谋逆的势力彻底掐灭, 哪里还容得了他们做大。”因为皇上在昨日主动给柯祺看过密折, 所以柯祺现在完全可以把青莲教拿出来说事。柯祺所提出的民间监察机构的概念完全脱离于现有的官场制度。简单地说, 就是在民间暗中挑选出一些人,他们看上去并不起眼,却有特定的途径可以把消息一层层地往上传,一直传到皇上手中。这个概念并不难理解。现有的官场制度中已经存在监察机构了。安朝各省中都设有三司, 分别是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承宣布政使司是省政府,提刑按察使司是监察机构, 都指挥使司则负责指挥军事, 很少参与地方政治。三司相对而言独立,又互相制约,地方上的官场因此才能保持一定的清明。谢二的妻子庄氏的大舅舅就是按察使。不过,这样的监察制度并不是百分百可靠的。限于此时的通信技术, 设在各省省会的提刑按察使司并不能把所有的地方都监管了, 总有偏远的地区不受重视,不得不处在监管范围之外。同样是限于此时的通信技术, 若是官官勾结存了心要欺上瞒下,那么地方上的问题很可能就没法上达天听。再有一个,提刑按察使司的监察对象是官员, 他们往往都忽略了老百姓们的声音,这是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拿青莲教这事来说吧,青莲教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的路线,先在一些小镇上混得风生水起,再渐渐朝繁荣一些的地方发展,于是地方上的官员竟然没能在第一时间发现不对。他们太脱离群众了。老百姓们究竟过着怎样的日子,偏远小县城中的县令究竟有没有尽到父母官的责任,某地的旱情究竟是不是像官员上报的那样严重,赈灾物资究竟能不能实打实地送到灾民手里,政绩斐然的大官究竟有没有贪了底下人的功绩……其实皇上对这一切都一无所知,这时的老百姓可没法上网发帖子去。让皇上能真正地知晓天下事!柯祺的民间监察机构的概念就是基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