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

相反的方向,因此一来一回颇费时间。谢瑾华就打算带着柯祺在寺里住上两天。他身为大少爷万事不管,行李什么的自有厉阳、厉桑等人帮他收拾。但柯祺放心不下,听说这两日有雨,就叫人在行李中加了件厚春衣。“你再想想,可还有什么需要带的?”柯祺问谢瑾华。谢瑾华认真地想了想,说:“应该没有了吧……哦,叫他们把那方岩云砚带上,我许是要用的。再提醒他们,熏香一定要用去年冬天制的冷梅香。寺里檀香味很重,若是用了暖香,味道难免就冲了。”“……”柯祺顿时觉得自己和谢瑾华果然是两个世界的人。他还以为多带上几样衣服就够了。柯祺又转身去看正在收拾行李的厉阳,见他抱着一床被子,忍不住问:“被子都要自己带?”“这是当然的。不然难道要用寺里的被子吗?少爷们定是用不习惯的。”厉阳笑着说。于是,最后他们出门时,除了他们坐的那辆马车,后头还跟着两辆马车。不过是去寺里住两天,却搞得就像是搬家一样。而谢瑾华丝毫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对,因为他从小到大过得都是这样的日子。常人眼中的富贵对于谢瑾华来说已算简朴。外人眼中的奢侈对于谢瑾华来说也只是寻常。马车碾过路面,厚重的帘子分隔出了内外两个世界。街市的人声鼎沸似乎和车内两人无关。在这种安静美好的氛围中,柯祺心中忽然起了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念头。他看着谢瑾华苍白的唇色情不自禁地想,惟愿这少年的一生都能无忧无虑无病无灾。既然上天让他生于富贵,让他长于安乐,只盼着上天也能让他终于喜乐。第二十三章崇灵寺在之前的某一朝是皇家寺院, 因此占地面积不小。不过,在燕朝时, 皇家寺院就已经改为皇兴寺了,安朝虽然沿用了皇兴寺作为皇家寺院, 但比起佛法, 当今太后更崇尚道法, 因此这几年兴盛的都是各种道观。在这样的情况下, 崇灵寺的香火依然不减,这说明这儿的素斋确实非常了不得。崇灵寺建在半山上。在山脚下了马车,谢瑾华和柯祺慢慢地拾级而上。此时没什么工业污染,空气很清新。柯祺深吸一口气, 有种心旷神怡的感觉。不过,谢瑾华走了没多一会儿就有些气喘了。柯祺把自己的手递给谢瑾华, 说:“喏, 牵着我的手,我可以拉你一把。”谢瑾华的体温总是要比柯祺低一点。两位少年手牵着手,走得很悠闲自在。入了寺门,就有小沙弥迎了上来, 双手合十对着二人行了礼。这小沙弥瞧着才七八岁大, 穿着一件灰扑扑的僧衣,一张包子脸正努力地学着佛祖那悲天悯人的模样, 看上去还挺萌的。柯祺很想摸一摸小沙弥的光头,但转念一想,这动作对于小师傅来说或许有些不恭敬, 于是他就管好了自己的手。小沙弥领着二人走到了早已经为他们准备好的禅房中。大约是知道贵人们都很注重隐私吧,因此这禅房设在一片青碧的竹林中,只有三五个房间,显然在接下去的两天时间里,这里就只会住谢瑾华、柯祺二人,最多再加上谢瑾华带在身边的几个侍从。小沙弥又对他们说了寺中的安排,比如说几时做早课,几时用饭,几时大和尚讲经等等。在小沙弥转身离去时,柯祺到底没能克制住自己的欲望,伸出手摸了摸小沙弥的光头,然后在小沙弥炸毛之前,迅速从兜里取出一块麦芽糖,递给小沙弥,说:“谢谢小师傅领路,小师傅辛苦啦。”有道是伸手不打笑脸人,那小沙弥便又对着柯祺行了个合十礼。谢瑾华微笑着看着这一幕。他从袖子中取出一块绣了春桃的帕子,擦了擦额角的汗,说:“果然该多带你出来走走,平日总觉得你过于老成。”因为守孝时要穿素衣,于是柯祺看上去就更老气横秋了。柯祺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说:“我只是见小师傅好玩……”谢瑾华拍了拍柯祺的肩膀,继续调侃说:“都要习惯把你当大人了,才知道你竟然随身带着糖。”这糖是用来哄孩子的啊!而中二少年谢瑾华在柯祺看来就是孩子啊!也就是说,柯祺兜里的糖是用来哄谢瑾华的。柯祺觉得自己真是太冤了,又取出一枚用红纸包好的糖递给谢瑾华,问:“吃吗?”谢瑾华盯着那麦芽糖看了一会儿。“吃。”“嗯,我这里还有。”厉阳带着同伴把房间收拾了一下。其实房间本身很干净,因为时常会有人过来住,而且寺里的人也会勤加打扫,所以厉阳的任务并不重。他仅仅是带人把一些摆设用具换成了谢瑾华惯用的那一套。谢瑾华坐在椅子里歇着。厉桑取来了山泉水,厉阳用家里带来的茶叶为主子们泡好了一壶茶。“你要不要去拜拜佛?听说药师佛很慈悲的。”柯祺没话找话地说。谢瑾华摇了摇头:“不急在一时。明日再去吧。明日有法会,到时候你也随喜一下。”他们住的禅房在后山,而药师佛殿在前头,从这里走过去需要足足两刻钟。谢瑾华已经走累了,实在不想再动。这时候的晚饭都吃得早,不过申时(下午三四点间)就有人送饭来了。崇灵寺的素斋确实不错。只不过最正式的那顿设在了第二天,谢瑾华订了整整一桌。今天这一顿寺里就只提供了一些简单的食物。谢瑾华吃的是粥,柯祺只有一碗面条。真是没有比这更简陋的了。吃过饭,谢瑾华想要看会儿书。柯祺便打算独自在寺里走动走动。后山有好些禅房,而这些禅房都是为贵人准备的,因此即便前头人潮拥挤,后山依然很静谧。古朴的建筑在风雨中伫立了几百年,当初那位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创寺者种下的树已经长成了参天巨木。柯祺走在其间,听着从远处传来的和尚们诵经祈福的声音,觉得自己的心都跟着安静了下来。柯祺沿着红墙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前头。观音殿的香烛味很重,香火非常鼎盛。柯祺对佛教了解不多,仅有的那些知识还是他穿越后一点点攒起来的——因为此时有孝子贤孙给长辈们抄经祈福的习俗——在柯祺看来,观音大士简直是菩萨里面的万能砖块,哪里需要往哪里搬。想求平安、求前程、求姻缘、求子等似乎都可以拜观音大士。因为自身是穿越的,柯祺虽然不信菩萨,却对这种鬼神之事心存敬畏。于是,他走到一位正在扫地的小沙弥身边,问:“小师傅,若我为他人求健康,是不是可以捐点银子,点一盏祈福用的明灯?”小沙弥没注意到柯祺是从后山走过来的,见他衣着朴素,又是独自一人没有带着侍从,便以为柯祺是普通的香客。于是,这位小沙弥真诚地建议柯祺去求个平安牌,毕竟平安牌比长明灯便宜多了。严格说起来,寺里的长明灯和平安牌都不是用来卖的。佛家清静之地不能用来做生意。所以,那些钱都是香客们自己“捐”出来的,捐多捐少就要看香客的心意了。只是时间久了,慢慢有些了约定成俗的规矩,若要点长明灯,即使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