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那些所谓的记录,就是等着我来破的

等方面,都有着天壤之别。

  从昨晚开始,就陆续有一些文艺界的大咖发声。

  比如杜采歌曾经在霍彦英的茶馆里碰见过的阮岳珩(卤蛋老头)和张燕南(南叔)。

  他们的身份都很高,各自有着一长串的头衔。

  前者是著名民乐大师、魔都音乐學院教授、首都音乐大學终身名誉教授等等。

  后者是大华国音乐家协会副会长,大华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副会长等等。

  除了这两位熟人之外,还有更多杜采歌不熟悉的名字,必须用百灵搜索才搞得清。

  有音乐圈的,有影视圈的,有美术圈的,当然也有文學圈的。

  可见霍彦英的人脉之广。

  这些艺术界的人士,或许不是特别有名,但绝对是咖位非常高,逼格满满,什么歌王歌后,什么影帝影后,在他们面前都不敢起高腔的那种。

  到了下午,杜采歌准备出发去接杜媃琦的时候,有一个重量级大咖的微博更新了动态,如同重磅炸弹投下。

  “今天有个朋友跟我说,老王,老王,我推荐你看本书,你一定要看。我本来是不乐意的,凭什么你说要看我就一定得看?后来想了想,我决定去看两眼,随便挑点刺,然后骂他:你给我推荐的什么垃圾玩意。然后我就看到了现在,真好看。《老人与海》,今年白杨文學奖的最有力竞争者。”

  然后了一大串名字,都是文學圈的顶级大咖,各种文學奖拿到手软,甚至包括了大华国唯二得过诺贝尔文學奖的两位文學巨匠。

  这个老王是何许人也?

  杜采歌也是用百灵搜索了一番才知道。

  这位并不姓王,而是笔名“王陌”。

  出版过几十本书,有,有散文,有教育學,有文學研究,还有《论语心得》之类的。

  说“著作等身”稍嫌夸张了点,但确实是文坛一位大家。

  他近几年写作少了,似乎进入了灵感枯竭期。

  但是知名度不算低,经常出现在电视里,以客座、嘉宾的形式参加各种综艺,访谈,属于大华国人们最耳熟能详的作家之一,也是京圈的头面人物,据说和长老院的好几位长老相交莫逆。

  至于职务,倒是不高,区区一个全国作协主席而已。

  而已。

  已。

  杜采歌前世在地球时,也与这种层次的文艺圈人士来往过。

  不过尽管他是最年轻十亿俱乐部导演,和这种重量级大咖还是有点距离,在人家面前,他只是小字辈的。

  所以杜采歌特别懂得“王陌”这条微博动态的分量。

  这意味着,他已经入了“王陌”的法眼,只要他找时间去拜访一次,纳头便拜,对方就会接纳他进入圈子。

  这个圈子,对外叫做“京圈”,是大华国文化领域最顶尖的圈子,没有之一。

  而对方是京圈大佬,让不让他成为圈里人,只是对方一句话的事。

  如果能进入这个圈子,并且跻身圈子的中上层,他如果想拍电影,没钱拍,只要嚷嚷一句,就有人把钱准备好。

  再嚷嚷一句,就有人把演员、把剧组都准备好。

  在审核的时候,如果影片有稍稍越线的地方,打个招呼,自然有人去游说各路神仙,然后给他绿灯放行。

  等到上映的时候,只要他别自己作死去得罪人,排片怎么也不会低。

  但杜采歌可没兴趣“纳头便拜”。

  你是天下第一圈子。

  但与我何干?

  或许全天下人都打破头想进入这个圈子。

  那又怎样?

  我只埋头抄我的书,拍我的电影。

  我不去得罪你,也不会跑你面前去阿谀奉承。

  脊梁骨天生又直又硬,弯不下来,不好意思。

  当然,杜采歌也不是排斥进入京圈。

  等他将来有了名气、地位,对方想要拉拢他,吸引他进入那个圈子,杜采歌也不会抗拒。

  毕竟圈子里是有很多文艺领域的牛人,与那些牛人交谈,可以增长见识,可以拓宽视野,可以让思想的火花碰撞,迸发出灼热的灵感。

  除了文艺领域的牛人,也可以遇到形形色色有趣的人,让人生的旅途增添几分别致的风景。

  王陌的微博仅仅只有40多万粉丝,比起那些大红大紫的歌星、影星,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到。

  但他更新的这条微博动态,却似乎是开了一个头,在文艺圈里开始掀起一阵旋风。

  几位分量比他略轻的大咖也发表了《老人与海》的读后感,似乎谈论《老人与海》已经成为文化圈一个流行的话题,成为需要打卡签到的一项活动。

  杜采歌关掉微博,出门去接杜媃琦。

&em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