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
钱家那门亲事不好,要怪就怪沈父沈母眼光不好,怎么能怪到沈巧娘头上?真要说不幸,该是沈父沈母运气不好,才选了那样的女婿吧!这话说得,好像沈巧娘不帮忙,就是在怀疑边静玉的人品并且怪父母没眼光了。沈巧娘因沈怡这话落了些眼泪,但很快就破涕为笑了。至于边静玉这边,鲁氏就算有心要给他缝制喜袍,她挺着那样大的肚子,也没有人敢让她动手。边静玉本想在外头的铺子订制一件,但他几位舅母却带着出嫁的表姐妹们亲自动手给他缝制了一件。若是女子成亲,嫁妆也应当早早准备起来了。但沈怡和边静玉身为男子,自然没有嫁妆这一说。若他们成亲后依然跟着父母住一起,那也就算了,但他们会分府别居,如果手里没钱,怎么能应付得了那么一大笔开支呢?于是,沈德源寻长子沈思商量了一下,决定提前把家产分了。这不算是分家,只是让沈怡把他该得的那一份财产带走而已。边家却不能照如此行事。因为嫡长子边嘉玉还远在南婪回不来,而他这个未来的当家人不在,家产就不好分。于是安平侯拿着自己的私房补贴了边静玉,这里头有古董摆件,也有铺子田庄。鲁氏拿着单子从头扫到尾,对边静玉说:“不错,侯爷的大部分私房都在这里了。他这次倒是没有亏着你。”边静玉笑了笑,说:“父亲从来就没有亏着我。”他是真这么以为的,因为安平侯从来都没有想过要把他养废。虽然安平侯一直更看重边嘉玉,但世人皆看重嫡长子,这本来就是人之常情。在有些人家,为了确保嫡长子的地位,防止兄弟阋墙的事情发生,往往会把其他的孩子养废或压着不让出头。鲁氏抿了抿嘴唇,没有继续这个话题,又拿出自己的嫁妆单子,说:“这是我的嫁妆……分了八成给你,你都拿走吧。剩下的那些,等我百年之后,也都归你。”她竟是没有给肚子里的孩子留下什么!“娘!”边静玉诧异地看着鲁氏。鲁氏说:“我和侯爷年纪大了,日后怕是没有精力教养孩子了……你难道不管你弟弟妹妹吗?”如果边静玉起初带走的大都是她的嫁妆,她想看看,日后边家宗亲谁有脸敢站出来非要做边静玉的主。“那也不必如此。弟弟年幼,娘应该更疼他一些。”边静玉认真地说。鲁氏已经做好了决定,岂会轻易更改?她干脆再次转移了话题,拿出了一个精致的盒子,说:“这是你舅舅高价寻来的东西……你……你自己看吧。等等,别这会儿看,回你屋子里关起门来偷偷看!”盒子里装的是避火图,男男版的。边静玉一直以为,男人和男人之间就是亲亲抱抱蹭蹭,了不起再在床上滚一滚,就是字面意义上的滚一滚。结果,他从避火图上看到了什么!边静玉看第一眼时还不觉得怎样,只是奇怪那鸟插到哪里去了。等他终于搞懂鸟儿进了哪里后,他脸色爆红,赶紧把避火图塞进盒子又锁紧了柜子里头去。太……太奇怪了!连幼儿学步车都没有开过的年轻人觉得自己有点无法接受法拉利。这天晚上,边静玉这个受到了严重刺激的纯情男孩又做梦了。他以前梦到沈怡时,大多是和沈怡一块儿念书习字,在现实生活中沈老师的教育下,后来梦里也多了亲一亲抱一抱的内容,但总得来说还是很纯洁的。但在这天晚上,他梦里的沈怡却非要扒他裤子。边静玉打死不从,问:“你做什么!”“我要做什么,你不是知道了吗?”梦里的沈怡特别坏,“你不是看过避火图了吗?”边静玉无辜地眨了眨眼睛。我确实是懂了,但我懂有什么用,屁股又不懂!屁股接受不了!于是,梦里的沈怡被边静玉用屁股撞下了床。第101章从去年到今年这一年半的时间里,沈怡还达成了一个小成就。他忙中偷闲考了个秀才。啧,忙里偷闲什么的,这话要是说出去,沈怡估计会被广大学子打死吧。学子们通过童试就是秀才了,但童试被分成了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也就是说学子们必须要考过三场正式的考试才能成为秀才。虽说童试的内容都偏向于死记硬背,只要把四书五经读透了,童试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但这话就好比说,未来一位上了清华的学子对普通学生们说,只要你们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把所有考点都吃透,就能像我一样考上清华了。道理确实是这个道理,但众人的天赋不一样,记忆力不一样,理解能力不一样,考上清华的人终究是少数。科举也是一样,能成为秀才的终究是少数人。在童试中,只过了县试和府试却没过最终的院试的学子被称之为是童生。在沈怡参加院试时,和他同一考场中有好几位胡子花白的考生,他们读了一辈子书,考了一辈子试,到老了也只是个童生。沈怡头一次参试,就一路顺顺当当地做了秀才。这要搁在别人家里,肯定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了。然而,他亲爹当年高中探花郎,他亲哥十七中举、二十中进士,且在二甲里名列前茅。父兄的学霸光芒就如日月之辉,而沈怡取得的小小成绩就如萤火之光。更别说,边静玉还是本朝最年轻的状元呢!所以,沈怡低调地参加了童试,低调地成为了秀才,又低调地谢绝了宴请。然而,在沈怡不自觉的时候,他却又着实高调了一回。自从“明君千古得天赐,小儿有幸遇新粮”的桥段成为说书人口中最热的故事,沈怡这故事里的“被老天爷眷顾了的小儿”就以一种吉祥物一般的姿态在民间火了起来,现在扒他一天吃几顿饭都已经不新鲜了,人们恨不得能扒他每顿饭吃了几粒米。他十六岁之前不见陌生人的事更是被传得人尽皆知。历史上那些了不起的人物仿佛都有些离奇的经历,于是这件事成了沈怡确实与常人不一样的一种佐证。十六年没见陌生人呐!结果年纪轻轻就中了秀才!那沈怡的学问是从哪里来的?百姓们喜欢传奇故事,便说他的学问是从天上来的,不管这个说法靠不靠谱,反正普罗大众们就爱听这种故事。于是新诚伯这个名号再次蒙上了一种令人向往的色彩。朝中的大人们却觉得沈怡肯定是沈德源亲自教出来的。于是,最近沈德源受到了来自同僚们的诸多暗示,问他有没有收徒的打算。沈德源哭笑不得。鲁氏私底下又寻老夫人宋氏说了悄悄话,道:“哎,可惜静玉和怡娘都是男孩,两个人生不出孩子来,不然他们俩的孩子该有多聪明啊,不论是随了这个爹,还是随了那个爹,反正肯定都没有笨的!”老夫人笑着说:“你若觉得可惜,日后只管把三儿丢给他们教养。”三儿是指鲁氏肚子里的孩子。鲁氏忽然觉得肚子有些疼,愣了下说:“三儿怕是要出来了。”这孩子来得急啊!好在府里什么都预备好了,大家井井有条地送产妇进了产房,老夫人见鲁氏状态不错,还很有经验地叫厨房里时刻备着鸡汤,若鲁氏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