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
一张嘴说了半个多小时不带停的,这还叫沉默寡言呢?那他们岂不是哑巴啊!众人报以热烈掌声,齐涉江已利落鞠了一躬下得台去。……包厢内。柳泉海一场听下来,是满面笑意,这文本他没听过,看来可能也是齐涉江那位老师的独门手艺。估计真是远走海外的老艺人,否则哪来这么多失传的活儿。不知道齐涉江还会多少“失传”的段子,要是如此,就算他师承不明,凭这些本事,对相声的传承大有裨益,他是一定要结交的。再说齐涉江的实力,他就更是唏嘘了,功力扎实,范儿正!相声演员们也会紧跟时事修改包袱,推陈出新。齐涉江呢,他说的这单口完全是老旧做派,基本没有流行段子,完全是靠自身功力拢住观众注意力,掌控节奏,把人逗笑。同样的段子,有的人说让人发笑,有的人说只让观众觉得尴尬,这就是个人功底了。每个字每一句是怎么说的,看似随意,其实饱含功力。单口相声更是格外看重演员讲故事和塑造人物的能力,故事说不好,包袱出不来。故事要滑稽可笑,又要让观众接受。这一番,就是在给他们展现自己扎扎实实、运用自如的功底呢!当然,也因为做派老旧,一时倒分不清师承,只大致觉得和某几位老前辈有些儿相似。——其实柳泉海想多了,纯粹是齐涉江对这个时空了解还不够深,手机都玩不转,你让他贴合流行他也贴不上啊。一旁的夏一苇则沉默着,她刚才也跟着笑了,沉浸在故事中,笑完之后便是沉思。jesse很成功,但是,难道她真的要放jesse去干那一行吗?“夏女士,你不大同意孩子说相声?”柳泉海问道。夏一苇惊醒,茫茫然点头,“也不是,只是……”柳泉海淡淡一笑,“只是你觉得,和演戏、唱歌比起来,显得没什么出息。是吗?”“我没这个意思。”夏一苇连声道,“柳老师,我就是希望孩子好,我没有冒犯的意思,但是你们这一行苦啊。我今天带他来这里,就是想让他看看后台。”“我知道,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柳泉海叹气道,“但杰西确实是吃这碗饭的料,一看就是已经开了窍的。还是子弟书最后的传人,这不是我们相声门的事,但我着实关心。我还是希望你能给个机会,至少让他尝试,再不济,可以来个什么,三栖。影视、歌曲、相声三栖艺人,你看是不?”夏一苇被逗得一下笑出声来,“柳老师说得是。”她到底是被齐涉江的表演说服了,更是舍不得孩子。..柳泉海当晚和齐涉江交换了联系方式,他非常欣赏齐涉江,而有这么一位引路人,对齐涉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日在茶楼的表演呢,因为这里演员都指着卖票糊口,是不允许录像的。夏一苇和齐涉江上台后反响热烈,拦不住,倒是有观众拍了些照片和少许小视频,也流到了网上。但齐涉江说单口时,场子已经安静下来了,被他吸引住后更是没心思去想偷拍什么的。当晚在场的观众也有抱怨,齐涉江就去演了一次,可故事他也没说完,他们上哪去找结局啊,万能的互联网都搜不出来。可空口这么说,以齐涉江之前的名声,谁敢信他说故事把人给说入迷了?你说他长太好看把观众都圈粉了还靠谱一些!压根也没掀起波澜。倒是这一次齐涉江还弹了三弦,水平到底怎么样,好多人也不懂三弦,瞎讨论了一番还跑题了。——看这架势,难道,接下来齐涉江会做歌手?学他妈,用脸唱歌?还有人去艾特张约,叫他来品鉴一下,毕竟关于齐涉江的金句最早就是他提供的。张约正闲得无聊,一刷微博看见了艾特,立刻想起在菠萝传媒遇到的齐涉江本人。那会儿他是很意外的,自己嘲过的人居然主动来搭话。张约心底很犹豫,那齐涉江又特别真诚地对他笑,笑得还挺好看,把他眼睛都晃了,一瞬间都不好意思维系高冷毒舌了。谁知道他好容易下定决心,搭理齐涉江了,齐涉江反过来把他给涮了!小心眼的张约先就转了微博,说:“还没听。长得真好。”评论里充斥着笑声:就知道张约不会让他们失望。张约之前也没听过演唱会版,这会儿随手把视频点开了。根据以前的经验,他用脚都能挑出一堆槽点。上来就是一段三弦,张约愣了一下,他虽然不懂三弦,但音乐是共通的,他分得出好赖啊。而且到中间,齐涉江还用弦声模仿了雁鸣!就这个水平,比他的钢琴实在好太多了!再接下来,齐涉江还唱了曲艺,就那个共鸣,那个气息……张约:“???”不,这不是他认识的齐涉江!张约把进度条拉回去,又把《何必西厢》听了一遍,两遍,三遍……没有假弹,没有假唱,这个现场,夏一苇也许有错,齐涉江一点没有!妈的,唱得还挺好。这个齐涉江有毒吧,唱歌和唱曲艺区别怎么这么大的?有这本事你上节目不表演?现在好了,他的微博岂不是很尴尬!说到微博,张约发现出现了一个认证为某省曲艺团弦师的网友“老白不白”激情留言:“心情无法言表!好弦!改编得也好!副歌部分的巧变弦丝技巧纯熟,以声传情!”张约:“…………”他没听过原版,所以还改编了?“老张,吃饭了。”乐队的鼓手探个头进来,催张约来吃东西。算了,先吃东西。张约放下平板电脑,懒洋洋走到客厅,哼着歌打开外卖。乐队其他仨人你看我我看你,半晌,鼓手神情复杂地问道:“你刚哼的是《何必西厢》吗?”张约:“………………”……x,齐涉江真讨厌!第七章那日柳泉海回去后,第二天就打了个电话到孟家,想给孟老先生说一声,他挖掘到了子弟书的继承人,毕竟他老人家也很关心曲艺文化传承,不单单是相声。孟老先生高寿都九十多了,是当今相声界辈分最高的老前辈,可以说见证了相声的兴衰。从撂地卖艺的年代,到能进茶馆里,单独开相声园子,再到后来有了电台相声,电视相声,乃至而今的日渐式微。打他这里往下三、四辈儿的儿孙,也都是说相声的,徒子徒孙就更是多了去了,真正的相声世家,桃李满天下。接电话的是孟老先生的孙子,同为相声演员的孟静远,他和柳泉海徒弟曾文做了二十来年搭档,关系亲厚,自然和柳泉海也熟识。“静远,老爷子醒着么?”柳泉海难掩兴奋地道,“我昨儿个可是有奇遇,遇到一个会唱子弟书的小孩儿,还是个两门抱,也是咱们相声门的,台风还有些肖似老爷子,非常稳当。”孟静远先是惊喜,“真的假的?这,这一年轻人是打哪学来的?”柳泉海将昨晚的遭遇复述而来,将欣赏之情展露无遗,“虽说是个海青(没有师承),但实在难得!我想把他带去,见见老爷子,让老爷子品一品,他那子弟书唱得如何!”孟静远叹了口气,说道:“正想和您说,爷爷近来病情反复,下不得床,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