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醒来 加更

/>   沈福坐在炕沿上,俯身看付巧言的面色。

  屋里点了灯,倒是不黑。

  只见昏黄的宫灯映着付巧言苍白的脸,她此时皱着眉满脸都是汗水,一头长发凌乱地散在鬓边,菱唇泛着粉白,看起来娇弱又可怜。

  沈福摸了摸她白皙的小手,确实烫的很。

  她是宫里老人了,自看得出这孩子不过是伤寒入体冻病了,心里安稳了些,转头便从盒子里拿出两颗药来:“待会儿给她用一颗,压了厚被子别凉着。明日早起她要是能醒,就再用一颗。晚点我去请了御医使来给她瞧瞧,放心吧。”

  她这般说,桃蕊的心一下子就落回了肚子里。

  “多谢福姑姑,多谢娘娘。”桃蕊双手捧过药丸,领着双生子冲沈福行了大礼。

  沈福摇了摇头,双手撑在炕上正待下来,触手却是冰凉的。

  “怎么炕这般凉?不说是她了,这么熬下来你们都要病倒。”

  桃蕊白了脸,对着沈福还是敢说些话的:“姑姑,不是我们不想烧,只是今岁分下来的银丝炭少了一半,这几日天暖和些,我们便省着没舍得烧。”

  宫里说是衣食用度减半,衣食上还好一些,那银丝炭分下来就连半数都不足了。

  这几日还不算是最冷的,要是过几天大寒那日没了炭,那才要更不好过。

  沈福皱了皱眉,终是没说什么。

  年年岁岁的宫里都是这般过日子,好过不好过全凭主子一念之间,今年是难熬了些,可到底没短吃穿。就跟前朝末年那般民不聊生的,才真是活地狱了。

  “先把炉子埋上吧,等她熬过这几日,我再想想办法。”

  沈福回头看了一眼付巧言苍白的小脸,还是心软说了一句。

  这大年下的,就当是为两位小殿下祈福了。

  她安排好便走了,剩下桃蕊让双莲给付巧言喂了药,才道:“你俩先休息吧,我来看着她。”

  双莲道:“哪能劳动姐姐,明日姐姐还要去给娘娘做大礼服,今日里我先守着吧,前头双菱丫头身子不好,我是会照顾人的。”

  桃蕊这些时日也是累极了,眼看就是年根,淑妃的大礼服改了又改,还未曾做完。

  她也没坚持,盖上被子便睡了。

  双菱让姐姐看着巧言,自己披了衣服去外屋加了炭,炉子里的炭火渐渐燃起,映红了她的脸。

  “让巧言好起来吧。”双菱对着炭火祈祷着。

  或许是炕热了起来,又或许是沈福给的药好,总之付巧言渐渐安稳下来,脸上的汗也干了。

  双莲坐在她边上改衣裳,少发了一身冬衣,只能将就着改去年的了。

  窗外晨光微晞,又是一日来到。

  这一夜里付巧言做了许多梦。

  她梦到一家四口仍旧住在青石巷里,父亲每日从书院归家,总会带些街上的小玩意。

  有时是甜嘴的糖瓜,有时是小巧的木簪,又或者是几块漂亮的花布,好叫母亲给她做裙子。

  弟弟年纪比她小得多,却异常的懂事乖巧,他打小是极聪明的,也一向很听姐姐的话。

  偶尔父亲未给他带礼物也不生气,只笑眯眯坐在一旁读书。

  几岁的孩子,乖巧的让人心疼。

  母亲倒是喜欢念叨父亲大手大脚,可每每总问父亲手里银钱够不够,她管着这一家老小吃穿,生活虽不奢华,却也和和美美。

  她是镇上有名的女先生,君子六艺琴棋书画样样都拿手,偶尔有那富人家请了去,一月得的银钱比父亲还多。

  他们家的日子在青石巷里是极好的,有那邻里懒汉笑话父亲没本事叫女人养家,父亲便笑眯眯说:“多亏我长得好看哩,要不得我家夫人可不愿意养我。”

  一句话,便把那些懒汉气的仰倒。

  十二岁,付巧言考上了镇学。

  一家子是高兴极了的,母亲狠狠做了一桌子好菜,要庆贺大姑娘的喜事。

  席上父亲问她:“囡囡将来想做什么?”

  付巧言记得自己当时答:“囡囡将来也要做桃李满天下的女先生,像父亲母亲这般厉害。”

  父亲是斯文俊美的长相,他总是笑眯眯的,脾气好极了。

  听女儿这壮志豪情,只说:“那你得用工呀,要不然考不上秀才,哪里能请你做老师。”

  付巧言用力点点头:“好!”

  大越女子可为官,可科举,但到底读书之事艰难。女人困于内宅,生就不如男人得家族看中,大越推行女官百多年来才渐渐有了些许成效。

  付巧言幼时倒是不想当官,她父母亲都是先生,她自然也想做先生的。

  可这个愿望却实现不了了。

  她至今记得那个炎热的午后,蝉鸣恼人,闷热无风,她从镇学放学归家,远远却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