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提议

  “不,不,叔叔,你们去吧,我就不去了。”

  回过神来,郝冬梅第一时间就拒绝了拍照的提议,虽然她有点心动,&nbp;&nbp;但她和周秉义现在只是对象关系。

  两人既没有订婚,也没有领证,人家拍全家福,她跟着去算什么回事?

  此刻,最尴尬的人莫过于周秉义,一边是他老爹,&nbp;&nbp;一边是他对象,&nbp;&nbp;他夹在中间,怎么做好像都不对。

  尽管他也想带着冬梅一起去,&nbp;&nbp;最好是借着这个机会和冬梅确定关系。

  但眼下的时机不合适。

  结婚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冬梅父母现在被下放到了外地,别说见一面,就是通信也不容易。

  听冬梅说,她和父母之间的信,无一例外都会被拆开来检查,而且还得注意用词。

  一次两次倒好,每一次都这样,谁也不知道会不会不小心用错了词。

  久而久之,不论是她,还是她父母,都不怎么写信了,一个月顶多写一次,报一声平安。

  正因为如此,周秉义反而不敢着急和冬梅确定婚姻关系了。

  这时候提结婚,&nbp;&nbp;难免有趁人之危的嫌疑。

  爱情,&nbp;&nbp;应该是纯粹的。

  他们之间的结合也应该是纯粹的,起码得和冬梅爸妈见上一面吧?

  如果就这么直接结婚,不够正式,也不够庄重。

  另一边,眼看郝冬梅拒绝了提议,一时间周志刚也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酒劲上头,脑子确实迟钝了一些,这是其一。

  其二,他也知道是自己说错了话,但他是一家之主,怎么能在小辈面前主动承认错误呢?

  “冬梅姐,你就跟着一起去呗。”

  这时,李杰适时的开了口,他一开口,恰好让周志刚摆脱了尴尬。

  只见他默不作声,一边吃着饺子,一边喝着酒,一口酒,一个饺子。

  郝冬梅看了李杰一眼,&nbp;&nbp;没有出声,只是尴尬的笑了笑。

  一旁的周秉义便没那么客气了,直接瞪了弟弟一眼。

  ‘秉昆’这不是添乱嘛!

  李杰憨乎乎的笑了笑,直接无视周秉义使得眼色。

  郝冬梅在想什么,周秉义又在担心什么,他心里跟明镜似的。

  同时,他也知道这么说会让气氛持续尴尬下去。

  但他还是开口了。

  一时的尴尬,怎好过于浪费青春。

  在做的所有人当中,除了他,没有人知道这场运动会持续多久。

  也许在旁人看来,这次会像之前那样,一阵风吹过去了,不久便会拨乱反正。

  然而,惯性的力量是可怕的,大势已经形成了,想及时的停下来,可不容易。

  船大难调头,尤其是有些船员和掌舵人不是一条心。

  风暴还将继续。

  李杰觉得周秉义和郝冬梅借此机会把名分定了,也没什么不好的。

  免得日后再生出那些事端。

  现在是不多不少,刚刚好。

  郝冬梅的父母刚下放没多久,她的思想没有完全转变过来,她也没意识到未来有多艰难。

  现在的她不会像几年后那样,会因为自卑而犹豫。

  同理,周秉义也是如此。

  两人确定了名分,他也不用再经历那些艰难的抉择。

  原剧中,有一位贵人看中了身在兵团的周秉义,打算将他调到军区任副主任。

  只是特殊的年代,升迁有特殊的准则。

  周秉义是工人的儿子,根正苗红,成分绝对没有问题,但条例里还有一条,社会关系要纯洁。

  彼时,郝冬梅的父母还没有平反,周秉义和郝冬梅虽然没正式结婚,但他们的关系是众所周知的事。

  一面是光明的前途,一面是共患难的伴侣。

  无论是放弃那一个,都是极为艰难的抉择。

  如果周秉义和郝冬梅现在就确定关系,他日后就不用为此烦恼了。

  至于,贸然插手两人的轨迹,会不会导致未来发生变化。

  关于这一点,李杰一点也不担心。

  有他在,就是保障。

  即使郝冬梅的父母日后没有被平反,他也会想办法帮衬周秉义夫妇。

  毕竟,一笔写不出两个周字。

  “秉昆,别闹!”

  那头,眼看弟弟还要再说,周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