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2
答。想说臣不愿意吧,李世民喜欢恼羞成怒。若说臣很愿意呢,谁肯给人当儿子他心中纠结万分,脸上不由自主便带了一丝迟疑。李世民是何等人物,他一眼便看穿韩跃的情绪,皇帝微微一叹,淡淡道:“朕明白了。”罗静儿有些担心,她悄悄拉了一下韩跃,低声道:“你不是还有第三个战局因素没说么,陛下还要等着听呢。”少女聪慧,她这是暗示韩跃赶紧转移话题。自古伴君如伴虎,别看李世民表现地很喜爱韩跃,惹毛了他未必就不会翻脸。韩跃同样深知此理,连忙咳嗽一声清清嗓子,小心翼翼道:“陛下,那制约突厥的第三因素还说不说”“讲”李世民手臂一挥,涉及军国大事,他一向都是从善如流。“第三个因素很简单,就是我大唐的全民战争”韩跃也不耽搁,为防再出意外直接加快语速,吐字如机枪一般急急道:“自陛下颁布杀胡令以来,三山五岳的草寇纷纷下山,仗剑行迹的游侠儿一路向北,百姓们举起了镐头,稚子辈拿出了弹弓。敌进我退,敌疲我打,人民的战争如汪洋大海,一波一波从未停息。他们从雁门关到长安一路设伏,抽冷子就给敌军一下,抽冷子就给敌军一下虽然杀敌不多,但却让突厥人不胜其烦。白日艰苦行军,夜晚战战兢兢,生怕宿营之时就被偷袭,我估计颉利可汗早已心力交瘁。”他这一番话长篇大论,里面借用了后世某位巨人的战争哲学,尤其人民战争如汪洋大海这种新颖的说法,直让众人听了都是眼前一亮,李世民深深陷入沉思。“百姓之力如此巨大,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矣”这位霸主受韩跃引导,竟然提前说出了他的千古名句。韩跃轻轻咽了口唾沫,他可不管自己不经意间就煽动了蝴蝶翅膀,组织语言继续做总结陈词般的论断,道:“陛下,综上所述,臣以为突厥人早有退兵之心,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台阶。”“需要一个台阶”李世民微微一怔,忽然意味深长一笑,问道:“不知是何等的台阶”“赔偿,岁供,和突厥人签署盟约。”这是他和李世民早已商量好的,唯有赔偿岁供,才能借机下毒。不过签署盟约一事倒是首次提出,李世民皱眉道:“突厥势大,我军势小,签署盟约恐怕会不平等。”“没有错”韩跃点头认同,道:“弱国无外交,强权出真理,臣以为谈判之时突厥人必会以势压人,狮子大开口向我朝索要无法承受之巨额物资。”“那该如何解决呢”韩跃微微一笑,道:“陛下可亲率兵马至渭水便桥,那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不惧突厥人临时反悔进攻。然后再效仿三国之时炸兵之法,于渭水之畔的树林中广设旌旗,以马尾绑树枝扬起飞尘,造成我朝伏有重兵之势。”他说到这里停了一停,咬牙又道:“臣可将全部家底贡献,于渭水之畔立下红衣大炮支持您。待到谈判之时,陛下只需向天挥手言称借雷,臣便令大炮齐发炸河,造成滚滚天威之像。那突厥人笃信神否,不久前被臣用大炮一举歼灭两万先锋,想来如今天神雷霆的威名以传播开来,有大炮做震慑不怕颉利不服”“哈哈哈,好得很”李世民仰天一声大笑,虎目雄光闪闪,道:“我大唐天人所佑,如此周密部署何愁突厥人不尽入彀中朕便亲率大军去会一会那颉利可汗,看看这一统草原的霸主到底是何人物。”旁边李勣微笑道:“此举虽然兵行险着,但是泾阳侯奇谋鬼策,臣在心中一番推断,发现竟有九分成功可能。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我大唐弥消一场刀兵,争得喘息之机。”“吾之后背,可放心留于泾阳侯矣”李世民哈哈长笑,忽然发出大有深意的感叹。他看了一眼韩跃,越看越觉得喜爱,连带着对韩跃身边的罗静儿也爱屋及乌,温声笑道:“此事若是能成,罗将军因探查敌情供泾阳侯分析,堪可居首功之位,朕必不吝封赐。”这是要卖韩跃人情了,李世民明知这小子是为了女人,就故意将功劳加给罗静儿。他开口称呼泾阳侯、罗将军,这便等于正式的君王口谕。那些世家想了一想,没人冒头出来挑刺。“终于成了”韩跃和罗静儿悄悄对视一眼,少女脸色激动,眼中泪花闪烁,为了罗家重拾往日荣耀,她早已肩负了太多太多。一切之事,且待明天,渭水之盟第129章 韩跃骑驴而来次日,八月三十,天阴,宜出行,禁祭祀。有大风从西北而来,卷起渭河千堆雪,惊涛拍岸,奔流湍急。渭水之北,有巨大的牛角号吹响,声传十里,乌沉悠扬,突厥铁蹄一路推进。颉利可汗胯下一匹骏马,旁边一骑身穿士子服,正是面如冠玉的王凌云。渭水之南,有力士奋勇敲响振军鼓,轰隆如雷,催人奋进。李世民面如静水,他一骑轻尘,身后跟着一万杀气腾腾的玄甲军,再后面是三万整装待发的步卒。刀兵如峰,旌旗招展,天地一片肃杀之色。北风呼呼的刮,天空乌云盖顶,两个民族数十万战士缓缓推进,终于都看到了对方,隔着一条大河遥遥相望。“要开始了”韩跃立在渭水之南的树林中,他心中有几分感慨,也有几分忐忑。自从穿越唐朝而来,这还是第一次亲历战争场面。渭水之盟,但愿史书记载的没错昨日一夜鱼龙舞,他在中军大帐舌战世家,虽然明知历史走向如何,真正亲历仍感压迫。韩跃伸手入怀掏出一副粗制的望远镜,这东西是他自己做的,镜片从系统中兑换,组装却是亲自动手。没办法,兑换成品太贵,他为了发展红衣大炮早已掏空家底,如今系统中一缕气运存货也无。粗制望远镜的效果很不好,勉强能看清半里之内的人脸,他将望远镜放在眼前,紧紧盯着渭水之畔的动向。但见那大河之上有一桥飞架南北,此桥通体以白石所筑,宛如巨龙立在水中。李世民一骑绝尘,身后只跟着高士廉、房玄龄等六人,竟是一个武将未用。对面颉利似乎在仰天大笑,同样挥手喝令手下停步,他也带了六骑上桥。当世两个大国,双方君王便罗静儿有些担心,她悄悄拉了一下韩跃,低声道:“你不是还有第三个战局因素没说么,陛下还要等着听呢。”少女聪慧,她这是暗示韩跃赶紧转移话题。自古伴君如伴虎,别看李世民表现地很喜爱韩跃,惹毛了他未必就不会翻脸。韩跃同样深知此理,连忙咳嗽一声清清嗓子,小心翼翼道:“陛下,那制约突厥的第三因素还说不说”“讲”李世民手臂一挥,涉及军国大事,他一向都是从善如流。“第三个因素很简单,就是我大唐的全民战争”韩跃也不耽搁,为防再出意外直接加快语速,吐字如机枪一般急急道:“自陛下颁布杀胡令以来,三山五岳的草寇纷纷下山,仗剑行迹的游侠儿一路向北,百姓们举起了镐头,稚子辈拿出了弹弓。敌进我退,敌疲我打,人民的战争如汪洋大海,一波一波从未停息。他们从雁门关到长安一路设伏,抽冷子就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