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350

  有左都御史封信和一个高官。但是封信和作为张氏余党,此刻自身也是胆战心惊朝不保夕的,哪里敢再出什么幺蛾子。封信和可又不能不干,因为他接到了高明的密令,必须要将苏则整出事情来。这厮也是有苦说不出,一边是锦衣卫,一边又是内阁首辅,他两边都惹不起,于是乎就开始了和稀泥。反正审案的事情不归他管,督察院只负责检查程序。说好了是三司会审,锦衣卫旁听,实际上就是锦衣卫说,三司衙门听着。这一次平叛,厂卫都出了大力,深得皇帝的信任。他们这些朝不保夕站错队的人,怎敢跟如日中天的锦衣卫叫板刑部员外郎叫刘燮,也有五十多岁的样子。他不属于任何阵营,在刑部也是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类型,所以这些年一直在员外郎的位置上不上不下的,原本打算熬过退休的。哪想到风起云涌,一夜间如日中天的张氏一党分崩离析,朝廷近半的人受到了牵连。这个刘燮倒是因祸得福,保住了这个员外郎的位置,还代理尚书事。一个员外郎代理尚书事,这可算是祖上冒青烟了。原本这个刘燮以为机会来了,正想施展拳脚大干一番的时候,开门第一件事就碰上了这个三司会审。若是普通的三司会审也就罢了,这会儿审的可是锦衣卫的一个百户。要是搁在以前张凤府当权的时候,别说是百户,就算是千户指挥使,刑部都没怕过,反正出了事有张凤府顶着。此一时彼一时,张凤府倒了,文臣的元气大伤,锦衣卫平叛有功,这会儿正如日中天呢。为了一个小小的百户,人家指挥使李颂石和北镇抚毕节都来了。他一个小小的员外郎拿什么跟人家斗呢但是和稀泥又不行,内阁首辅高明下了命令了,鸡蛋里挑骨头就是没事也得给他整出事情来。这样一来,他刘燮就有些两头不是人了。他暗暗的后悔,早知道如此,上个养老奏章回家得了,这半辈子平庸都过来,还差这一会儿吗但是此刻刀架在脖子上,他想反悔都来不及了。“带人犯”刘燮硬着头皮拍了一下惊堂木。很快,苏则在刑部的两名官差的陪伴下来到了刑部衙门。有钱能使鬼推磨,在刑部大牢这几天,苏则上下使钱,官差们喜笑颜开,日子过得比北镇抚司还逍遥自在。刘燮咳嗽了一声,用力的拍了一下惊堂木,大着胆子道:“苏则,你可知罪你见官不跪,本官就能治你一个大不敬的罪名。”苏则还未说话,一旁的毕节冷笑道:“刘大人好大的官威啊。苏则虽然在此受审,但是朝廷并未剥夺他的官职,现如今他仍然是锦衣卫的百户。百户是正六品,而刘大人也不过是个从五品而已。双方又无同属关系,你让一个正六品的跪拜你这个从五品的,居心何在啊”不愧是专业级别的刑讯,三句两句就给刘燮戴上了一顶大帽子。尼玛,还让不让人审案了。刘燮心中直骂娘,他岂能不知道这里面的步骤,他只是想给苏则一个下马威而已。毕节这是破坏他的计划。“毕大人说的是”这厮自然不敢说什么,当下一拍惊堂木,道:“苏则,本官问你,你在陕西跟白莲教暗中勾结意图谋反,可有此事”苏则淡淡道:“没有”一派胡言毕节一拍惊堂木,道:“那好,我问你,你原本是锦衣卫的一名小旗,此番入陕西也是为了护送马伯爷。可是却中途离开了官军投奔了白莲教,然后又伙同匪人杀死杀伤官军,企图拥兵自重。如今事实物证俱在,你还有什么话说”他貌似声色俱厉,实际上也只是色厉内荏而已。苏则仍然淡淡道:“本官入陕西之初就接到了本卫的密令,要执行一项机密任务。本官的所作所为都是按命令行事,何罪之有”既然毕节已经交代过了,他自然就会这么说。反正锦衣卫会帮他圆谎的。果然李颂石站了起来,斯条慢理道:“苏则入陕之初,本官曾交给他一项秘密任务。为了达成这个目的,本官也给了一些便宜之权。”言下之意,已经将这个事情揽下了。听到锦衣卫如此名目张胆的维护苏则,众官员齐声大骂,却又不敢发作出来。尼玛,锦衣卫将责任揽了过去,他们还审个屁。锦衣卫自成体系,除了他们内部人,鬼知道有什么机密任务刘燮又问了几句,关于陕西的问题,都被苏则推脱到锦衣卫的身上了。而两位高官也没让苏则失望,一切都大包大揽,将一切责任都揽过去。反正一切都是为了机密任务。究竟是什么机密任务,对不起,你的级别不够高,还没有资格知道。第七三零章 火速入阁基本上就是刘燮问一句,苏则答一句,锦衣卫两名高官应和一句。有把握的苏则就说,没把握的就推到机密任务身上,反正他们也不知道。刘燮大为头疼,这边一点进展没有,那边高阁老还下了死命令,非得弄出点事不可。可是锦衣卫的两名高官像两座山一般挡在苏则的面前,他刘燮根本不敢轻举妄动,连语气稍微大声点就会受到呵斥,更别说用刑了。就这样,三司会审了很多天,根本没有一毛钱的进展。这边三司不痛不痒的审讯着,那边陕西的重建工作也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李忠有本身就是一个精于民政的官员,手底下的陈勉、苏修、左校公无一不是能员。得到了白莲教多年积蓄的粮食,陕西的灾情彻底稳固下来。分田产、建城池,选官吏,复生产。整个陕西都处在一片热火朝天的节奏中。灾民们得到了官府安置的田产和粮食,心中十分感激,干起活来也十分来劲。春耕已经荒废了,只能寄希望与秋种了。在这个空闲的季节,李忠有又组织灾民种些瓜果蔬菜填补一下粮食的缺口。短短的时间,陕西就已经恢复了生机。正当他打算在陕西一展拳脚的时候,一道旨意打破了他的计划。“臣李忠有谢主隆恩”陕西巡抚衙门。李忠有跪倒在地,伸手将圣旨接过了,脸色微微有些古怪。传旨太监笑眯眯道:“李大人,恭喜了。”李忠有急忙拿出一张银票塞进了传纸太监的手中,道:“公公辛苦了,一点小意思,不成敬意”传旨太监推脱了几次就收下了。可不要小看这些传旨太监,这可算得上是一个美差。传旨意虽然是个苦差事,但是收入颇丰。好事,当事人自然不会白了这个传旨太监,红包至少是要有的。坏事,罪员更不敢得罪这个传旨太监,不仅要有红包,还得有孝敬,免得路上受到非人的待遇。所以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太监们都能大捞一笔。有钱有势的太监自然看不上这点收入,无权无势的太监也挨不上这样的活。所以出来传旨的都是些高不成低不就的中层太监,他们在京城没有晋升之道,又不甘心老于紫禁城,于是甘愿风餐露宿前来传旨,一来能够赚点外快,二来也是想结个善缘。万一碰上了那个要发迹的重臣,将来他能够皇帝面前为自己美言几句,那可就功德无量了。当然面对这个未来的内阁辅臣,传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