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121
于天下其他盐商而言,扬州盐商的成本更低,具有更大的竞争力。从理论上来讲,可以销售到外地去。这种销售行为在后世有一个很准确的名词可以形容:走私“串出省的话”这种行为一旦被查出来,后果也很严重,少不得又要罚钱,甚至有可能取消了盐引。要是在平日里,卢总商绝对不会生出把盐串出淮扬六省的主意。可现在的局势有了很大的不同:“咱们串盐,就算真的查出来又能如何还不是要把官司打回扬州盐道衙门府台大人暂领着盐道,就算以后盐道补了新官,还不是要顺从府台衙门的意思现如今的扬州和以前不一样了。各个衙门都唯府台衙门的马首是瞻,就连通判都为了府台衙门和朝廷顶上了,一个盐道算什么到时候官司一打回扬州,你们说府台大人是偏着外地的盐商,还是向着咱们这些出钱的金主。“卢总商高明”只要能把盐串出去,进来的都是白花花的银子,至于打官司 那是外地盐商和扬州之间的事情。谁胜谁负已经不必考虑,扬州林府台拿着盐商的银子,肯定会帮着扬州本地盐商。若是官司升级了。成了两地衙门之间的官司,最多也就是需要林三洪出面而已。两地盐商打官司,闹的再大。也是为了钱,谁也不会傻到把事情捅给朝廷,那样的话,大家谁也没有好处,就是两败俱伤的结果。若是真的闹大了,最大的可能还是让扬州本地盐商和外地盐商互相妥协,官府只是一个。调解的角色。不论最后的结果如何。先把银子赚到手总是没有错的。卢总商一改平和微笑的样子。颇为忧虑的说道:“你我之辈,自认已是豪富,可与当年的淅西沈家相比。即是孤灯之比皓月沟渠之比汪洋。可沈家之下场如何”明初的沈万三,苏有财神之称,有多少财富已经无从考证,不过就凭着沈万三要和太祖皇帝共建金陵城的举动,就可以用“富可敌国”来形财雄势大,比现在的盐商要强悍的多,可最终也没有落下什么好结果。沈万三的财富和结局就是最大的反差,也是盐商的噩梦。商人,不管做到什么程度,其社会地位之低下的现实是无法改变的。就是因为聚集了大量财富,反而容易引起当权者的猜忌”“咱们赚的银子已经够花了。几辈子衣食丰足也用不完。”卢总商很是忧虑的说道:“现在的府台林大人搜专一些,毕竟也给咱们带来了好处,什么时候林府台离任了,若是换上一个别的来,咱们出点钱不算个什么,终究可以再赚回来。若是哪天有了什么变故,不是有钱就可以保命的。如今的府台大人象是个重商的,咱们为了自己的后路,也应该多亲近亲近有钱,在某些特定的时期。不是好事情钱终究没有权势来的厉害,在很多时候,也有钱解决不了的问题。现在的永乐皇帝有很多和太祖皇帝的相似之处,富甲一方的盐商不得不多多提防。在他们已经无法融入到官场的前提之下,只能想办法和当地官府做出利益捆绑。盐商虽然有钱,可真正的高层也不是他们能够接触到的,府台这个。级别,已经他们所能真正接触到的极限。再高级别的朝廷官员,就只是把他们当成剪羊毛的对象了”八仙过海 第141章 一波又起更新时间:20101025 22:17:31 本章字数:14919心着仓国总动员的冉渐铺开,海量的物资开始汇集,,海的架势流向西北。各大边军也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调动。国内卫所也在抽调兵力,,因为御驾亲征的命令已经发布,大明朝拉开的架势大的惊人,战争已不可避免不计其数的财富转化为战备物资,大明朝的人口优势很容易就体现出来,西北上空的战争阴云已浓的让人喘不过气来,虽然距离战争的真正爆发还需要一些时日,可谁都能看出来,这一次是要真打了,而且一定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战。和所有战争一样,在军事上的行动真正开始之前,那些潜在汹涌战云之下的前期准备早就开始了。数不清的暗探和细作互相渗透,相互刺探虚实的事情已是司空见惯。尤其是一些蒙古的小部落。为了避免在大战中被碾碎,很容易就会被朱高煦的暗探说服,已经和大明朝安通款曲。这些小部落的力量或许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绝对有必要拉拢过来,,与波橘云诡的西北局势相比,扬州反而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一般。这一次的扬州盛会已经经过将近一年的宣传和筹备,无论是规模和力度都达到一个空前的地步了无论行商坐商还是各大商号,多把扬州盛会看成是一次商业意义上的沟通机会。湖广的竹、漆,河南的棉、麻。两江的丝、绸,甚至是塞外的皮、毛等等云集淮扬,各地商户操着五花八门的口音在一片吐沫星子中计较着价格的高低,分辨着货色品质的好坏”至于那些怀里揣着白花花银子的各地富户,过来凑热闹则更多是体现在消费层面上。其实扬州盛会也不全都是有钱人的游戏。很多穷人也参与其中。只不过他们更多的是想着借这个机会赚钱几个微薄的糊口之资罢了。弄根扁担就能找到饭辙,帮着各地的商人扛一扛货物也能赚到干粮钱,”点,连各地的乞丐都云集扬州,伸着带豁口的破碗,唱着千年不变的莲花落。期望有更多的好心人施舍,”在扬州盛会已经展开的时候,这次盛会的推动之人府台林大人却很罕见的清闲了下来。四月扬州已经被推到了一个热闹繁华的顶峰,作为总指挥的林三洪其实并没有外人想象的那么繁忙。虽然也有很多琐碎的事物。可那些事情都不必府台大人亲自去处理了。自然有各个归口的衙门会弄的妥妥帖帆林三洪在床上眯了一会儿,却发觉内宅当中很罕见的清净下来。往日里的这个,时辰,内宅当中热闹的象是庙会一般,赶着伺候公子的丫鬟婆子象穿梭一样来来往往。大香和小香这两个偏房夫人基本还保持了以前当丫鬟时候的样子,只要月娘屋里喊一声,立刻就慌慌张张的跑过去伺候着。但凡传出娃娃的哭啼之声,母亲就慌的好像天塌了一般,今天这是怎么了为何如此安静“大香,”出来应声的竟然是杜念昔。这个以前在翰香书寓挑头牌的柳姑娘早已褪下了铅华,一身布裙的捧着个托盘,托盘中是几十枚洗摘干净的山杏:“二奶奶去佛会上了“哦。知道了林三洪随口应了一声,转身就要去小香屋里。“老爷,三奶奶也去了乙。“晓得了,你去忙吧,我去夫人屋里看看杜念昔抿着嘴一笑:“夫人也不在家“怎么都不在”念昔微笑着说道:“夫人说扬州佛节是天下鼎盛之事,去庙里给公子求平安去了。二奶奶和三奶奶也跟着去“不就是去庙里烧香么怎么要去这么多人。三个夫人出门,还带着娃娃去的,身边肯定有一大群伺候着的丫鬟婆子,说不得连奶娘都带着出去了呢。这么的一大群人,撵狼都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