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79
半年里,缘丝甚至是整个丝织行业都很平稳,没有什么大的起落,只要用心经营,赚钱也仅仅是时间问题前景说不上多好,也谈不上多糟最起码的来说,以现在这种情形还可以经营下去。现如今作坊里的基础设计已经齐备。看工厂的架势了。尤其是管理制度的完善,让林三洪信心满满,,偏偏在这个时候,汉王朱高煦到了,还带来了吏部的委任行文一林三洪被任命为知扬州事,而且是即可到任。对于这个任命,无论是朱高煦还是林三洪并不怎么满意。知府一职,其实并没有定制。大明朝的府级行政单个很多,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分为大、中、小三等,相关的知府这个官职也略有不同。扬州府地处繁华人口密集,赋税也多,自然是一等一的大府,相应的知府也是正四品。林三洪虽然早在半年多以前就被革去官职,可所有人都明白这不过是走走过场,如他这种立下大功为朱林打开局面的人物肯定会得到重用。正四品的知府是地方官,完全以品级来论的话,放到京官里头比正五品要稍微一点点,但是在地方上。是绝对的中坚。但是朱高煦的本意是想把林三洪按照在京中,无论是都察院继续供职还是去往别的衙门,互相之间都可以照应到。尤其是现在汉王已经领了礼部,最希望的就是把林三洪安插到礼部衙门,这样的话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方便很多,在礼部当中安插一个正五品上下的自己人进去。不敢说架空这个。衙门,起码可以让自己的影响大幅增加,从而达到独当一面的效果。而现在的朱高煦,最想要的就是独当一面的机会。如果把林三洪放到地方上,显然就没有这样的优势了。也等于是间接的削弱了汉王的实力。“皇上钦点的我”“嗯,是父皇点了你的名,交给礼部会商之后才有此任命”这就更加的不对了。按照体制,官员的任命根本就是吏部的职能。任免官员的人选是由吏部提供,然后交给皇帝朱批生效。当然皇帝可以同意也可以驳回。若是驳回了吏部的任命人选。吏部自然而然就需要再提供候补的名单。也就是说,不管是什日0日旧姗旬书晒讥片齐余任命,都需要吏部给出皇帝提供候选幕单,而室帝只噙赞北不是同意吏部的人选就可以了。但是现在朱林明显划直覆了这一点,自己提出候选人交给吏部会商。这种情况极其少见。可以想象得到,吏部的掌官们心里肯定不舒服,其中一些惯于见风使舵的家伙自然能着出皇帝的心意,绝对不会驳回皇帝的决定”在掌管了礼部、工部之后,朱林开始插手吏部这样的要害部门了。如果都察院御史台有一两个真正铁骨铮铮的臣子直言进谏的话。完全可以把朱橡的任命再反驳回去。让这种违反制度的行为无法效。但是很显然,没有人具有这种敢于当面抽朱林耳光的勇气,都察院集体装聋作哑了。想来朱林也怕在都察院这边碰壁,所以故意把一个曾经隶属于都察院的林三洪朱提出来试水,不知不觉当中就堵住了都察院众人的嘴巴。因为林三洪确实有功,而且具有都察院的背景,所以他就成了朱林挑战朝廷制度的试验品“要说知府这个。官职,对于大局也不会有多大影响,不过父皇直接点了贤弟你的名字,吏部都过了,都察院也没有人说话。我这边就是有点小心思也用不上”朱林这么干其实也冒了一定的风险。自然不可能因为朱高煦不高兴就收回去。在这个任命上,朱高煦无能为力。要说知府的官职,其实也不算小了,尤其是放在扬州的地面上,实打实的肥差。但是林三洪和朱高煦关心的不是这些,而是大局。把林三洪放到地方上去。不会对他争夺太子有什么帮助,这才是最重要的。林三洪一走,汉王就等于了少了一条臂膀,仔细算一下细账就可以知道,其实是很不划算的。“前任扬州知府犯了什么事情”知府三年才有一任,现在才不过过去两并,还不到换任的时候,忽然提了林三洪为扬州知府,那就说明上一任的扬州知府肯定是出事情了,要不然不会在这个当口走马换将。“前任知府并没有犯什么事儿。而是被调到了西军都督府,领指挥副使衔,实授山西军马司同知,算是升了吧。”林三洪问道:“前任扬州知府是武官。“是武官,跟随父皇十几年的老人了,为酬战功在委任了扬州知府。还不等到任期就又调到陕西林三洪总算是明白了。任命自己这样的小角色,看起来是微不足道不足挂齿之事,其实朱林用了很多心思。用这个任命挑战了朝廷内部制度,同时把自己的嫡系人手安插到边军当中。走的是林三洪去湖广时候的老路子,先用大帽子把自己人撑起来,然后委任到边军中做一个副手,这是在收军权呢。“安排到陕西”林三洪意味深长的说道:“汉王一定要注意了,尤其是在今年。若是再发现老燕军当中的人马往边军调动,可一定要仔细了,皇上已经在着手布置对蒙古用兵之事。这个事情一定要争,千万莫落在大王爷的后头”天底下的边王那么多,就算是为了进一步控制边军,朱林怎么不在自己的人安插到辽王手下,怎么不安排到云南沐王府那边很有可能这是在为新朝的第一次北伐做准备。朱高煦很快就领会到这一点儿。摸着已经蓄起的络腮胡笑道:“我就晓得贤弟有眼光,所以特意亲自跑过来一趟,为的就是听听贤弟的高见,果然不虚此行贤弟你也收拾收拾,这几日就准备上任去吧“这就去上任太快了吧我不去京城了”所谓的赚钱,完全是停留在纸面上。要是查账的话,缥丝作坊确实没有亏。因为库存的原料和成品都可以折算成现钱,场地和设施一起折算进去,从账面上看不出什么。可林三洪明白,这个缭丝作坊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原料还没有生产完毕。部分成品还积压着,这些都是亏着的辛辛苦苦经营了大半年,费心费力什么的都不算,其实还贴着银子呢,,好在过去的这大半年里,缘丝甚至是整个丝织行业都很平稳,没有什么大的起落,只要用心经营,赚钱也仅仅是时间问题前景说不上多好,也谈不上多糟最起码的来说,以现在这种情形还可以经营下去。现如今作坊里的基础设计已经齐备。看工厂的架势了。尤其是管理制度的完善,让林三洪信心满满,,偏偏在这个时候,汉王朱高煦到了,还带来了吏部的委任行文一林三洪被任命为知扬州事,而且是即可到任。对于这个任命,无论是朱高煦还是林三洪并不怎么满意。知府一职,其实并没有定制。大明朝的府级行政单个很多,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分为大、中、小三等,相关的知府这个官职也略有不同。扬州府地处繁华人口密集,赋税也多,自然是一等一的大府,相应的知府也是正四品。林三洪虽然早在半年多以前就被革去官职,可所有人都明白这不过是走走过场,如他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