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节

过,才来请求的。”“等晚上我们把百慕国结婚步骤写出来,你要觉得合适,就按照这个步骤举办。”郑钰铭抓了抓头,这步骤是写西式还是写中式的?郑钰铭和楚朝辉都没结过婚,当天晚上,两人商量了半天,二十一世纪西式和中式婚礼形式揉和了一下,一个舶来品婚礼形式在这个大陆诞生,这种婚礼方式在以后成为主流。多少年后,考古专家对大秦末年婚礼举办形式突然发生巨大改变疑惑不解,各种见解繁多,一直争论不休,这个论题养活了很大一批学者和专家。第 48 章范津婚礼的第二天,大壮从吴王都回了山谷,他是回来过春节的。余奎没有回来,只让大壮带回一封书信。余奎的信上先对自己的两位主公表示了感谢,感谢郑钰铭和楚朝辉派人送给他的年货,信上表示,他会尽心尽责为主公在吴王都活动,现在已经成了姜大夫府中的座上客。春节是个和吴王都各权贵搞好关系的好时机,这种时机不能放过,所以余奎表示不回南埠过年了,明年开春,他会想法回趟达城。另外信中还附了漪姬的最新消息,楚国拒婚这件事,只让漪姬在床上趟了三天,三天后,漪姬就满状态复活,今年的春节,宫闱中的一切过节事项还是由漪姬主持操办。郑钰铭和楚朝辉比吴王宫更早知道吴国求姻被拒。他们的消息是直接从楚王庭得来,吴王庭是使者回国才知道,达城知道得更晚,是等吴王都的耳目送信回来才知道。郑楚两人一知道确切消息,便决定要好好慰劳在王都康城卧底的大功臣。余奎这人不贪财,他只想有明主,只想有个舞台实施自己的才华,当然,最希望的是扳倒楚王庭,为他家满门不幸出口气。对于这样的贤才,郑钰铭和楚朝辉除了放手吴都城的一切,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勤支持,另外还细微处送上关心。冬至之前,余奎在都城康收到南埠送来的一骡车东西,骡车上没有金银珠宝,只有衣物日用品和年货。衣物是按照他身材缝制,看着不起眼,内里却有乾坤。最具代表是一件背心,布料奇特,拿在手上很轻,穿在身上却好似穿了火炉,背心里面是羽绒。这个时空要制羽绒很费力,制出来的羽绒有股消除不了的味道。有了羽绒,没有做羽绒的布料,南埠还生产不出不跑毛的羽绒布料。所以明知道羽绒非常保暖,却制不出二十一世纪的羽绒服。送给余奎的这件背心,是用郑钰铭一件羽绒服改制的。身体改成了背心,两只袖子改成了护膝,改制的护膝也被送了过来,康城比达城地区寒冷许多,有了这两样护寒的衣物,余奎不会冻坏。火炉似的衣物让余奎感到主公浓浓的关心,送来的年货更让余奎心慰。年货里有几坛高级青酒,这是余奎最爱喝的酒。另外还有一坛深红色的酒,酸酸甜甜,非常好喝。这种酒是葡萄酒,是用别墅院子里的葡萄酿制的,总共只有三坛。一坛郑楚两人自用,一坛送给了蔚山君,最后一坛送给好酒的余奎。除了酒,还有粳米、团子和点心,糯米和粳米混合磨成的米粉做的团子,团子包了不同的馅。点心是南瓜和红薯饼。郑钰铭在随车送去的密信上强调,骡车上的年货都是给余奎本人享用的,不准余奎把这些东西当拉拢礼物送给都城贵族。余奎接到礼物,看完郑钰铭的亲笔密信,当场就热泪盈眶,失去亲人后,再没有人关心过他,郑钰铭和楚朝辉用心送来的东西,让余奎重温了亲人的温暖。大壮回山谷后,大壮老爹连忙找媒人去葛木匠家中为儿子求亲,准备今年春节前定好亲,明年春收后就给儿子完婚。大壮没有赶上范津的另类婚礼,他对老爹口中说的百慕婚礼很感兴趣,想着明年自己成亲也举行百慕式婚礼。自己老爹描述不够立体,大壮便直接找新郎官范津打听。“求亲简单了点,不够慎重啊!”大壮抓了抓头,他的头发已经有点长,快可以扎小辫了。奴隶们进山谷被强制剃发,过后便对他们头发没有要求,留长留短随意。除非头发再长虱子,那就得再剃。大秦贵族们的婚礼相当繁缛,大体要经过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个主要步骤,不过平民百姓没那精力和财力折腾,简化了许多,但也没有百慕简单。“我觉得这个好,这夫妻在成亲前都中意,以后日子才过得更好。”范津显然很赞成这样的婚前简化程序,郑钰铭和楚朝辉所编的百慕婚礼,订婚很简单。就是姑娘小伙同意,双方父母不反对就成,对聘礼什么没要求,聘礼多少看各自家境情况而定。范津的老婆葛大妞是在夜校跟范津识字认识,两人相处没多久就有点意思。当葛木匠想在山谷找个好女婿时,葛大妞连忙偷偷跟母亲吐露自己的意思。范津和葛大闺女算得上是自由恋爱。“成亲那天除了拜高堂,还得回答主婚人问题?”大壮老爹告诉儿子,主婚问的问题很奇特。种了粳稻的村人,收获的稻谷,除了自己吃食,多余的粮食都只准卖给知事府,郑楚两人会在达城地区推广高产作物,但不会把这些高产粮种推广到别的诸侯国去。他们现在只和蔚山君捆绑在一条船上,高产粮食作物如果流传出去,提高了别处的实力,郑钰铭和楚朝辉直觉不妥。大鱼吃小鱼的道理告诉他们,当南埠还是个小蝌蚪时,周围诸侯国最好不是大鱼。如果让邻国强大了,吴国就危险了,吴国一有危险,南埠就不安定了。南埠需要时间发展,楚朝辉的武装力量需要时间训练。山谷的高产粮食,越晚流传出去对南埠越有利。知事府出的收购价很高,村人对粳稻不准卖给外人的规定没有反感,有些村人甚至觉得把粳稻全部卖给知事府,用卖粮的钱去买粟米和小麦很合算,粳稻的价格可是高出粟米和小麦一半。村人们卖光粳稻,再买回别的粮食当口粮,手中可以多到很多金币,这些金币够他们过个丰盛的春节。南埠的所有厂和作坊的工人放年假前,都领到厂里和作坊发的年货。年货是吴大组织人手采购的,有肉和鱼,纺织厂的普通棉布也被当成年货发放,每个工人可以分到够做一身衣服的棉布。不在厂和作坊打工的村人,可以花一半价钱购买纺织厂的普通棉布,那些外地来的难民们,也可以享受购买半价棉布。在南埠住下的难民大多数是从唐国而来,这些人被郑钰铭吩咐吴大打乱亲属关系,分开在村子周围建造临时住房。郑钰铭不希望南埠村出现一个大氏族,同姓同地的人太容易结帮抱团。郑钰铭和楚朝辉希望村人和难民以后心里只有‘我是南埠人’这个概念,不希望出现‘我是吴族、彭族、x族人’这样的氏族观念。南埠被烧毁的地方,正在建造房子,房子全是砖瓦房,两层结构,墙体砖块是扁砌,以后经济发展起来,这些房子会加盖楼层,因此,下面的地基和墙体一定要坚固。码头日益繁忙,原有的码头设施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