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向死而生
r />
那个夜晚,浑身疼痛饿累交加的李昊翔看着被摔坏的吉他欲哭无泪,那一瞬间开始,他对世界失望到了极点。
之前的打击本来就在一点点地侵蚀着他的坚持,这件事不过如同是在早被虫蚁蛀空的堤坝上轻轻推了一把,轰然倒塌只是迟早的事。
所谓的理想和热情,其实都是命运设下的最恶意的圈套吧。因为命运不喜欢奸尸,太顺从的人也只会令它感到无趣,所以允许人类创造了生命、希望、理想、勇气等所有美好的想象和词汇,让无数人为之苦苦追求企盼却最终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看似闪耀的美妙幻影从手中一一破碎。
20世纪初伟大的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早已说过,生存是在深渊的孤独里,人生不过是一个向死而生的过程。不管如何挣扎着爬山涉水,也只是从一个绝望到另一个绝望。所有人最后的终点都是死地,这也许是世界最公平的地方,区别只在于或迟或早。李昊翔曾经认为向死而生所蕴含的意义是乐观向上的,是要督促人们抓紧生活,追寻自己生命中最美的意义才不会辜负这终将结束的短暂生命。实际上,这句话述说的是生命最冰冷的现实。无法逃避的死亡,带着让人无力抵抗的终结性的悲观气息。为绝望所生,为希望所遗弃。
抵抗现实恶意的心灵堤坝被摧毁,冷酷的潮水足够淹没一切热情。李昊翔就是在那一夜对音乐失去了所有的*。他闭上嘴,不再开口。他盯着破旧的吉他许久。吐了口水在手上。匀开自己脸上干涸的血迹,蘸着血色,在尚还完整平坦的地方写了“向死而生”四个字。后面加了个触目惊心的问号。
白天,他带着吉他沉默地坐在过道里。一开始确实吸引了不少注意,有人给他扔些零钱,他也不捡。别的乞丐就趁机拿走了,他也毫无反应。有的人认为他是疯子,有的人认为他只是行为艺术家,没人会想到,这个面色苍白的青年,是在多么痛苦无措的境地下决心用自己的方式进行对这个世界的最后的质问。
当然。或许在百分之九十九的人眼里,这质问更像一个一点都不好笑的冷笑话,还有一个会以为他是神经病。
虽然他吸引了一些人扔零钱,但是由于别的人拿走他的钱也不说话,因此那些乞丐就没再找他麻烦,日子长了慢慢对他也有了些同伴的情谊。有时会给他留一点吃饭的钱。有时巡逻的城管或者警察会注意到他,想带他去救助站,都被他摇头拒绝了。
李昊翔起初还会去附近的超市买最便宜的白面馒头的,特价的时候四个只要两元钱,一天吃一个馒头。后来就变成了两天吃一个馒头,再后来三天一个馒头,再然后他就不去主动找东西吃了。有哪个附近的乞丐大发善心扔给他一个吃食他就吃,没有就饿个两三天。,饿的时间越来越长就越来越没感觉了。
他越来越瘦,头发和胡子越来越长。
如此几个月后,他的头发和胡子连成一排完全变成了另一个面貌。
破吉他上面的血字早就褪得看不分明了,他自己借了个认识的乞丐捡来的缺了口的水果刀把“向死而生”四个字和那个问号刻清楚了,这样就不会看不见了。实际上这么做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不管字刻得清不清楚,没有人有兴趣对一个满身邋遢臭气的人的身边的破吉他上刻的是什么有兴趣。很多人闻着臭气就远远走开了。
李昊翔对饥饿越来越麻木,倒是身边的乞丐开始担心他的生死。期间他昏厥过一次,不过很快醒来,醒来看到有年轻的小警察正慌慌张张说着要把他送医院。
可能是面临这个境地,什么都不在乎了,也不害怕了,人也变得无所谓的蔫坏。李昊翔沙哑着嗓子对着小警察气若游丝地威胁,“别管我,不然我就大喊警察打人了。你看这里到处都是人,每个人都有手机,拍了上传微博,你就吃不了兜着走。”
小警察霎时间面色发白,死死瞪了他一眼,后来没在他清醒的时候出现过。
其实李昊翔并没有设想过要走到这一步。他来到上海,最初只想找到答案,让自己的迷茫能少一些,吉他被人砸破之后,他开始绝望,不再说话,但仍有质问。他刻下向死而生的疑问,也许是仍然想找个答案,起码,想知道有没有人和他一样,对这样的世界充满了同样的疑问。只是日复一日,没有人理睬他的问题。嘲笑和讥讽,不解和惧怕,交替出现在看到他的人的脸上。当然,更多从他身边走过的人,只是低头看着手机,一眼都吝于给予。
他们都当他是无聊的疯子。
黯淡无光的心底,渐渐又生出了一股愤怒。
李昊翔经常性地默默注视着每一个从身边走过的人,不管他们看自己是什么样的神情,他发现这些人的脸上都包含着麻木不仁的漠然。
李昊翔有时候真的觉得,他恨他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如此匆匆忙忙讨生活,对未来对梦想都无动于衷的凡人。他们没有怀疑,没有想法,只想要活着,更好地活着。除此再没有其他的追求。他们怎么能对他的质问他的痛苦他的绝望视而不见?
这世界是那么可恨。
李昊翔知道,这种想法是危险的。
所幸,如此阴暗扭曲的想法没有催生出他更危险的行为。只是让他愤怒,让他变得偏执,让他更加想要带着这向死而生的吉他。试探路过的每一个人。到他死为止。
那样的情绪很奇怪,明明知道自己钻入了某种牛角尖,就是出不来。像魔怔了一样。大概真是要疯的节奏,如果没有死的话。
李昊翔身心疲惫,固执和愤怒之下,更加难以从这种偏执中抽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