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交锋之十一

sp;就听谢莫如道,“我与殿下就藩时,殿下就想过,倘靖江翻脸,如何从舆论上遏制靖江。所有士族的笔杆子们,写出的文章自然字字珠玑,锦绣天成,但阳春白雪的东西,再怎么通俗易懂,也并不适用于下里巴人。当时殿下就想到过一个极好人选,苏不语。”

  苏不语探花出身……好在,四皇子领悟的极快,道,“可是,现在让苏不语写话本子也来不及啊。”苏不语最有名的事还真不是探花出身,苏不语写话本子是一绝,他写的话本子,那真是雅俗共赏,没人不喜欢。

  “在闽地时,离南安州不远,殿下已托他写好了。当初,殿下也写过一些计划,不过都是些只言片语,未能成文,我想,有劳四哥帮他理出来递上去,行不行的,当初在闽地没用上,倘现下能为陛下所用,也是我们殿下的心意。”

  谢莫如亲自相托,四皇子自然应下。

  靖江那边再厉害的舆论攻击,也比不得帝都方面直接刊印书籍的举动。而且,由于是苏不语的话本子,那销量高的,当天就步入畅销书之列,谢莫如没忘叫书铺子付版费。版费她都命人送到苏家去了,苏相命人一并捐给了朝廷。

  而且,根本不必宣传,一听说是苏不语的话本子,戏园里、茶楼里、街边唱曲的、堂里说书的,连青楼里都要摘出几阙好词,谱上曲子唱一唱。

  关键,不只是帝都传唱,很快就随着流行文化的脚步,一路向西、向东、向南、向北……流传而去。

  然后,谢莫如也不忘叫人去太医院请窦太医,说五皇子为朝廷劳累着了,病又转急。

  这回,穆元帝不光赏了“五皇子”不少药材,还尤其赏赐了谢莫如一回,当然,还没忘了叫人给谢莫如送了只鹦鹉。

  谢莫如瞧着那毛羽绚烂的鸟儿就笑了,对于汾道,“不想今日给我送鸟雀的还是公公。替我跟陛下道声谢,让这鸟儿我很喜欢。”

  于汾恭恭敬敬,“是。”

  谢莫如命人打赏了于公公,命于公公去了。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