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临潼

是跟着灶上的媳妇专门学过的!

  不过,这好歹算是句赞扬的话吧……自从他们认识,他好像还是第一次赞扬她……那就算了吧,别跟他一般计较了。

  傅庭筠的怒气又烟消云散,说了句“多谢九爷夸奖”,低头吃饭不语,根本没有发现自己的嘴角已经翘成了一个愉悦的弧度。

  坐在对面的赵九爷摇了摇头。

  一会儿生气,一会儿欢喜……还是个孩子脾气!

  他的嘴角噙了一丝的笑。

  ※※※※※

  一路的担惊受怕,一路的枕戈待旦,让大家的心弦都绷得紧紧的,如今到了个安全的地方,用过晚膳,收拾了一下,三个人倒头就睡,待醒来,已是日上三高。赵九爷检查小推车,傅庭筠和阿森烧水、烙饼、做馒头。

  住在隔壁那位李家嫁出去的十一姑奶奶听说了傅庭筠的事,知道她今天就走,特意让人送了十个熟鸡蛋过来:“带着路上吃!”

  傅庭筠十分感激,用心烙了十张葱油饼送过去。

  老太太磨挲着傅庭筠羊脂玉般光洁细腻的手在心里直叹气,相助的话却无论如此也说不出口,毕竟她现在也是带着全家老少寄居在娘家,只得反得叮咛她路上小心。

  回到屋里,七爷和七太太来了。

  七太太送的是瓶霍气正香水:“解太太那么好的一个人……”说着,眼圈一红,眼泪簌簌落下,惹得傅庭筠一阵哭。

  由赵九爷陪在堂屋里说话的七爷听到动静说了通安慰的话,夫妻这才告辞:“你们走的时候,我们就不送了。”

  赵九爷连声道谢,把七爷夫妻一直送到了门外的柳树下。

  傅庭筠打起精神来和阿森把凉好的凉开水灌进水囊里。

  赵九爷走过来,低声道:“这里是李家凹,不好奠拜,等到了西安府,我们请大兴善寺的长老们帮解老爷一家都做做法事。”

  “多谢九爷了!”傅庭筠收敛起哀容,朝他绽开一个灿烂的笑颜,“到时候还要烦请九爷带我去才好!”眼中的水光晶莹如露珠。

  赵九爷没有做声,定定地望着她,目光深幽难名。

  屋子里的气氛也跟着他的目光沉寂下来。

  傅庭筠颇有些不自在。

  把水囊装上小推车的阿森跑了过来:“姑娘,我们要不要水里放点盐――我看尚大嫂用盐腌肉,肉可以一直吃到第二年春天也不坏!”

  打破了满室寂静,让气氛又变得热闹起来。

  “好啊!”傅庭筠忙转过头去,“夏天喝点盐水可以解暑。”又道,“时辰不早了,我们做午饭吧!吃了休息一会,也该赶路了。”

  “嗯!”阿森应着,和傅庭筠并肩进了厨房。

  赵九爷伫立良久,才转身进了屋。

  ※※※※※

  太阳渐渐偏西,金黄色的阳光照在李家凹高高的木栅栏上,静谧而安宁。

  傅庭筠坐在小推车上默默地离开了李家凹,重新开始了早晚赶路、中午休息的日子。

  期间也曾遇到过几次抢劫,但都被赵九爷一一挡下了。有一次甚至是在半夜,傅庭筠也算是惊醒的人了,等她睁开眼睛,赵九爷的齐眉棍已经打到了对方的腿上……

  这样走了四、五天,景色渐渐有了些变化――被剥了皮的大树下偶尔会冒出几根油绿色的青草。

  他们进入了临潼境内。

  “过去就是西安府了!”阿森大声地嚷着,跑过去揪了根青草送给傅庭筠。

  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傅庭筠精神一振:“还有几天可以到西安府?”把青草放到鼻头,细细地嗅着青草的味道。

  “最多五天。”赵九爷冷峻的面孔也露出几分笑容,“我们今天晚上我们歇在东安村。”

  “九爷对这里很熟吗?”傅庭筠惊讶地望着他。

  “从前来过几次!”赵九爷含含糊糊地道,“我记得那村子离驿道不远。”

  阿森则欲言又止。

  又是秘密!

  傅庭筠撇了撇嘴。

  赵九爷推着小推车离开了驿道,上了旁边的一条土路。

  有人推着小推车跟在他们身后。

  赵九爷不动声色,加快了步子。

  那人也加快了步子。

  赵九爷慢下来,那人也慢下来。

  傅庭筠好奇地朝身后瞥了一眼。

  推车的是个年约二十七、八岁的敦厚汉子,车上坐着个包着头巾的妇人,怀里还抱着个大约两、三岁的孩子。

  一看就和他们一样,是逃难的。

  “你坐好了!”赵九爷突然低声嘱咐傅庭筠,猛地转身,神色森冷地站在那里盯着对方。

  那汉子显然没

上一页目录+书签下一页